WK綜合論壇, WK综合论坛

查看:1138 回復:0 發表於 2018-2-13 10:10:25
累計簽到:1488 天
連續簽到:10 天
跳轉到指定樓層
楼主
發表於 2018-2-13 10:10:25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[命理占卜] 李謹伯老先生的道家秘傳睡功法介紹 [複製鏈接]

7 X( y2 Z4 z  @' O, j2 K2 k

, Z8 @% @- v. E$ i5 Z. }/ k' b2 a. V0 S; J# J: s

9 h  H. S0 a: _+ Q  s
8 w' I4 b- r- H  T& a! x
  ?$ S. V( _6 p! z7 x
' ?3 Q: V2 t6 T( t8 ^- Q1 p
7 D; C; l: B% m! j! e' |% K1 |9 |8 L$ G0 l- O/ w# S$ L8 K# O
第一步:收心求靜
; o: Q) I( Q3 j2 N
8 d* U  I- w5 Y8 F0 v: [ 法訣# @/ p& j6 D3 ]6 n
初打坐,練靜動,全身內外要放鬆。: |6 x- z8 i. n- ^7 x# R
二目垂簾守祖竅,舌閉天池津自生。5 h4 C) C: H0 e3 S3 p0 T
深細長勻調呼吸,心定念止是正功。* W9 Y% f/ I( v/ {
身心兩忘萬籟寂,形神俱妙樂在中。
7 n0 [) L% {/ V1 e6 I; w8 M 掐子午,除雜念,祖炁修足玄關現。
$ t* |: |, B5 J4 ?- U# ^/ i! I, ? 臉似蟻爬丹田曖,口滿津液要吞咽。5 D( z) N% M* O* c
下座拂面舒筋氣,渾身上下搓一遍。. L4 a. j0 A" ]  @6 E+ S
築基煉己全賴此,靜極而動一陽現。2 g: Y; e' F: j% j  S

! \0 I( e) F1 C5 z/ n 功法詳解: Z* E- s; h% x: T  t4 Z
收心求靜,是道家的修身養性、打坐參禪,也是性命雙修基本功。入坐前,先將衣服上的鈕扣解開,寬衣解帶,全身內外放鬆,心裏預先要有一種愉快感,用舒暢愉快、樂在其中的情緒來幫助入靜。: \; _3 f5 H. E4 _) P3 `# _  h" D
取坐勢,在床上、沙發上、椅凳上皆可。身上披的衣服應根據自己的身體以及氣候變化增減,慎勿著涼感冒。
- X, m) u- \9 T  }. m- U8 Z" d6 h 打坐時的面向:面向正東或正南,夜間要面向窗戶亮光處,以免神昏易睡。
! _" }9 W" C0 ]4 u2 ] 坐功要領:盤膝端坐,腳分陰陽,手掐子午,二目垂簾,眼觀鼻,鼻觀心。閉口藏舌,舌頂上齶,呼吸綿綿,微降丹田。心神意念守祖竅,三花聚頂秋月圓。下座拂面熨雙睛,渾身上下搓一遍。伸臂長腰舒筋氣,靜極而動一陽現。要領詳解如下:
& l8 h6 j- s% E3 B1 S 盤膝端坐:盤膝有單盤、雙盤、五心朝天之分。初學者可採用自然單盤膝,不要勉強。所謂端坐,是上體自然正直,不前俯後仰,百會與會陰成垂直一線,但務必放鬆自然。須知松則氣順,經脈舒暢;僵則氣滯,有礙氣血流通。只有全身內外放鬆,才能給入靜創造條件。( e% a( Z6 E# G
腳分陰陽:盤膝時左腳屬陽在外,右腳屬陰在內,為陽抱陰,但不是絕對的,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換。對此不要太拘泥。
% R& r0 o2 p9 B- K, p 手掐子午: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,右手大拇指進入左手內掐住左手無名指的根部子位,兩手相抱放在小腹部,這為陰抱陽。但必須說明:掐子午不等於掐訣念咒。因數午這兩道脈通寸、關、尺,而寸、關、尺之脈通心,心通腦,掐子午是為減輕動脈撞心的力量,使其少生雜念,有助於入靜。丹經雲“手腳和合扣連環,四門緊閉守正中”是也。
0 o5 O9 W- T* O: r4 @ 二目垂簾:即是二目似閉非閉,微開一線同觀鼻尖,看似對眼。太閉則神氣昏暗,太光則神光外馳。故古人有雲:“日月合併,金木和合,迴光返照,返觀內視。含眼光,凝耳韻,調鼻息”,“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;外觀其形,形無其形;遠觀其物,物無其物;三者既悟,惟見於空;觀空不空,是乃真空;觀空乃空,是為頑空。”這是古人的所謂“長生久視之道”。! N4 J( O& `- W- f- Q1 d+ A
眼觀鼻,鼻觀心:二目垂簾,眼看鼻尖,神定則心定。兩眼同看鼻准,活動的思維,紛紜複雜的意念就能安定下來。眼觀鼻而心不在鼻,由觀而達到忘觀,外觀其形,形無其形。所謂鼻觀心,是為了下頜微收,使氣嗓管調直,呼吸自然流暢。
2 S5 n6 M# |* ~- w+ M3 E  n 閉口藏舌,舌頂上齶:上齶是天池穴,在上牙內寸許凹陷處,口念“兒”字時,舌尖所觸部位。閉天池,一是方面是為了開玄膺(玄膺穴在巧舌之後),使真息往來暢通無阻;另一方面則是閉口免傷真炁。再則,舌根下有生津兩穴,左為金井,右為石泉,閉上天池易於生津。靜坐往往津液滿口,並有清而甜之感,此時應用吞律法將津液吞入腹內。即舌頂上齶不動,將津液吮至舌根,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。這樣引吞,可直接入任脈,化為陰精,是造精之捷徑,健身之妙法。
3 q4 o' M( j' [; a; p0 p7 e 呼吸綿綿,微降丹田:調理呼吸,又謂調息,是初步入靜的重要環節。用功時既然是閉口,無疑要用鼻呼吸,要求深、細、長、勻。不論是順呼吸還是逆呼吸,都要求腹式呼吸,這樣才能深。所謂細,即連自己也聽不到呼吸聲。長,是將呼吸拉長,要息息歸根,下降丹田,不要憋氣,要放鬆自然。勻,即快慢均勻,務要心息相依,不即不離,達到息不調而自調。甚至,至虛極,守靜篤,會出現呼吸頓斷。初學者,要用自然呼吸。呼吸綿綿,深、細、長、勻,能擴大肺活量,促進和加強內臟各個部位的功能,尤其對消化系統功效更為顯著。
, k& n5 R2 t% s& w     心神意守祖竅:祖竅,在二目中心,是過去經書不載、歷代祖師秘而不傳的一竅。余師千峰老人曰:“天下地上安祖竅,日西月東聚先天。玄關之後穀神前,正中有個空不空”。此竅是玄關出人、明心見性的門戶,是鎖心猿拴意馬的樁柱,也是延年益壽的階梯。初步煉性先守此竅。含眼光,兩眼觀此竅;凝耳韻,兩耳聽此竅。這即是古人所謂:“常有欲以觀其竅,常無欲以觀其妙”。守竅是為了忘竅,故有“知而不守是正功”之說。“以有心求則有相,以五心守則落空”。故雲:無忘無助,似守非守。性要自悟,命要師傳。心靜念止是先天,意動神馳是後天。只有守定祖竅,才能使瞬息萬變的活動思想安靜下來。百尺竿頭再進一步,做到心靜念止,身如槁木,心若止水,意似寒灰,一念不起,一意歸中,萬籟俱寂,身心兩忘,恍恍惚惚,杳杳冥冥,此時感到一股電流在身上奔騰咆哮,猶如觸電,全身酥麻,其舒服感妙不可言。這正是形神俱妙,了在其中。此景過後,但覺眼明心亮,神清氣爽,精神振奮。如能得到五分鐘的真靜,足能消除一天的疲勞。如能每日堅持坐功,即使得不到真靜,有時也會感到手腳出汗、丹田發曖、臉似蟻爬、頭頂氣旋。這些現象,都是坐功的收穫,日積月累,祖炁修足自然玄關出現。
3 j  e  ^/ c! b" d9 w' f 三花聚頂秋月圓:三花即精花、炁花、神花。只有精炁神修足,才有三花聚頂秋月圓的現象。秋月即玄關。玄關與祖竅同樣都是過去道家三口不說、六耳不傳之秘。玄關與祖竅往往連在一起,實際玄關是玄關,祖竅是祖竅。可以說:祖竅是玄關出人的門戶。玄關不在身上,祖竅不在身外。玄關者乃玄妙之機關也,不在身上,離身難尋。《節要篇》雲:“一竅玄關要路頭,非心非腎最深幽。膀胱穀道空勞力,脾腎泥丸實可羞。神氣根基常恍惚,虛無窟穴細搜求。原來只是靈明處,養就還丹跨鶴遊。”又道:玄關不在心腎,不在口鼻,不在肝肺,不在肚輪,不在尾閭,不在穀道,不在兩腎中間一穴,不在腰間臍後,不在明堂泥丸,不在關元氣海,不在臍下一寸三分。又道:“道發三千六百門,門門各執一苗根,惟有些子玄關竅,不在三千六百門”。又說,此玄關一竅乃人生死之穴,無極之根,太極之母,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炁。過去把玄關說得神乎其神,玄之又玄,好像誰能知道玄關所在之處,就能立地升仙似的。玄關到底是何物,又在何處呢?根據余祖師千峰老人及父親繼承道教龍門派傳統的說法,通過收心求靜,靜極而動,炁發則收炁,精動則下手煉精化炁,補腦養神,精炁神足,坐靜時,眼前出現一圓光,這即是玄關,又叫慧光、神光、靈光。歷代修持者都把玄關看成超凡入聖的階梯,故不輕易傳人。雖然從經書上偶有透露,也只是一些不易看懂的隱語,況且其說不同,使人無所適從。) o1 V- B) h( Y2 M) k* D, `
下座拂面熨雙睛:每逢坐完功後,先將兩手搓熱,趁熱用手捂住兩眼,熱散後兩手猛然向兩側分開,兩眼同時隨之使勁一睜,如此三至五次,再左右轉睛。左轉9 周,再向右轉九周。經常堅持,不但保持眼球靈活不得眼疾,還使通眼腦氣筋通暢,保持眼睛不花。拂面是用兩手搓拂兩頰,使臉色滋潤,推遲生長皺紋及老斑。+ N* ?& B( O. A3 E
全身上下搓一遍:全身幹搓,又叫幹沐浴,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。緊接拂面熨眼轉雙睛之後,兩手從頭部開始搓起,繼而由前額、兩太陽穴、迎香、兩耳前後,大腦、小腦、風池、風府、兩臂內外至兩手背,再由胸前肺部、兩脅,兩手並行搓小腹兩側、肚臍、兩腰眼、兩腿外側內側、膝蓋、腳心。兩手搓時必搓熱,最後再揉睾丸。以上各點,搓時最好用數字來約束,以免點到從事。幹沐浴倘能持之以恆,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。重點是鼻窩、脖頸、腰眼、睾丸、尾胝湧泉。搓完後舒筋氣。2 t  T0 H! S* a9 }% I
伸臂長腰舒筋氣:幹沐裕後,仍坐床上,上身坐正,兩腿伸直,舌頂上齶,然後上身後仰,兩臂隨之向上伸舒。同時鼻子吸氣,兩眼向上翻看,腳尖前繃,腳跟後收,身體整個仰臥床上。然後,上身由仰臥坐起前撲,以頭靠近兩膝,兩手打兩腳湧泉穴,兩眼往下看,鼻子呼氣,兩腳尖向裏勾,腳跟向前蹬。如此一仰一俯,反復七次為止。此法有舒筋活絡,長腰增力,抻筋活腰,強肺健胃,通帶踵、養大腦的作用。1 y! w. y, K6 r! q. U/ G' k  k6 N) }
收心求靜,也是為了求動。這種動是通過堅持不懈的用功,並能經常入靜,在坐靜中大腦得到充足的調養,日積月累,腦氣胞日漸充實,身體日漸強壯,面色日漸紅潤,精神面貌幾有煥發青春之感。當然由於年齡、的不同,體質強弱的各異,以及用功的勤怠,入靜的程度深淺,必然會在每個人的進度上出現千差萬別。儘管在進度上每人有快慢之分,但從靜中得來的心身日漸愉快和健壯必有同樣之感。
: T5 ^: S) H4 o 靜極而動,是在靜坐時,心裏清清靜靜絲毫雜念沒有的前提下,外陽勃然而起,這即是活子時到。此時不等念起,急用轉**收炁降龍法,將這初步靜養來的養生至寶收歸我有。具體做法詳見第二步功法。
! ?9 U: W/ d2 f+ X1 I 收心求靜即是築基煉己的功夫。所謂煉己即是煉心、煉性。煉即是鍛煉的意思。心不煉不死,性不煉不活,神不煉不靈。只有煉得識死、性活,神自然會靈。呂祖雲:“七返還丹,在人先須煉己待時。”柳華陽祖師曰:“若不煉己還虛,則臨時熟景難忘,神馳炁散,安能奪得造化之機。”應該怎樣煉呢?柳祖又雲:“眼雖見色而內不受納者曰煉,耳雖聞聲而內不受音者曰煉,神雖感交而內不起思者曰煉,見物內醒而不迷者曰煉,日用平常如如,而先煉己純熟”。上面呂祖所謂煉己待時之時,與柳祖所說的臨時之時,同是指的陽舉炁發活子時之時,下手采藥煉精化炁之時。此時若煉己不純,意志不堅,很容易順熟路而去,前功盡棄。故古聖先賢(指善養生者)強調,修性養命,首先必須築基煉己,打好基礎,否則雖有所得,也容易得而復失。只有煉得識死性活,對景無心,常寂常靜常覺照,性自圓明神自靈。在靜中求動,動中采補,循序漸進,待精盡化炁,虧損補滿,則築基煉己才算告一段落。' \+ |5 y" {4 A) k
初步收心求靜,與各家靜養功大致相同。所不同的是龍門派的靜養功是小還虛,是呂祖沁園春詞中的煉己待時。這個“時”正是靜極而動一陽炁發的活子時,時來炁發為之命動,命動炁發即收回才算性命雙修;不知炁動收炁、精動煉精,就不算性命雙修。9 |( l) ]7 z$ X  u+ {) D

# R4 h0 C6 ]& ~' R 第二步:收炁降龍、安爐立鼎
2 ^) r9 }4 f& {# o. V4 ]) l
3 ^) R+ ?! w+ l 法訣; \& c" @1 o5 Y3 ^2 A
   一陽初動本無心,收炁必須先提根。/ n2 h6 K, z: \# x6 u$ k6 V+ J
   吸從督脈升泥丸,呼由任脈降會陰。& w. @/ a( {% P- T
   以神領炁行周天,後升前降轉**。
# m1 }, R, Y9 b0 N' a+ H* k! N    七口呼吸陽不縮,無孔笛吹要緊跟。+ J9 _6 w7 E: Q- M
   無孔笛,兩頭吹,一提一降自然回。
# W- v) P4 K2 r. |. \( U    收炁古稱是降龍,龍歸大海不亂飛。6 N: x& \, B! i" ?
   玄酒味淡休妄動,靜等二侯響春雷。% F& r7 F& a* F7 s- E5 c: {% n
   珍惜自身活子時,逢動必收炁不虧。
6 v% z" k+ a/ I" p& ^7 N% _5 Q8 Q& w; [3 v, y8 M3 H0 T8 a4 E1 r
功法詳解
" U. Z" S/ D7 c0 T7 a' a! k  N9 o 第二步功夫,按道家傳統說法,是安爐立鼎。鼎,又謂玉鼎,在大腦中心,內藏一胞為先天真性所居之處,即元神室也。其兩邊各有一管,聯於眼珠,下通於心,故曰:性者,心也,發於二目。實際鼎原無鼎,真炁發時與性合一而得名。爐謂金爐,又名真炁穴。前對肚輪後對腎,上有黃庭下關元,後有幽闕前命門,是存神養炁之所,又叫丹田。爐原無爐,氣發則有此名。玉鼎、金爐是道家煉內丹假設的無形器具。
  e/ v* |# m' V/ Y, A 一陽初動本無心,收心必須先提根。& r7 B1 y2 F- G, e9 z0 y$ `
在初步收心求靜的靜坐中,當坐到一念不起,身心兩忘,虛極靜篤之時,自己的外陽勃然興起,這是自身的活子時到來。因其無念,是先天性的產物,機不可失,不等念起,急用轉**收炁法即刻收回。! b2 y% l3 Q  D) |: t
收炁法:原坐式不動,收氣必須先提根,即用力一提會陰,鼻根吸氣,眼往上翻看,以神領氣,心意隨之。再由子位生死竅即會陰穴向後走尾閭、夾脊、玉枕至午位百會一停。吸時:鼻吸、眼看、神領、意隨同時並舉,協調一致。一吸由督脈上來稍停,再一呼鼻根呼氣,眼往下看,以神領氣,心意隨之,由午位百會下來,走祖竅、絳官、炁穴(即丹田),直達會陰子位。後升前降正一圓周。簡單說,一吸一呼轉一遭為一次,如此三至五個呼吸,如用得準確,外陽即可縮回,這即是後升前降轉**收炁法。日積月累,身體越來越強壯,精力越來越充沛,活子時越來越勤,而外陽興起的力量也就越來越大。如果從一次呼吸至七次呼吸,外陽仍然不倒,應改用無孔笛顛倒兩頭吹降龍法來制之。
* }3 Z, i) j, r/ \6 d7 M/ i2 ` 無孔笛顛倒兩頭吹的具體用法:當轉**七次降服不住外陽時,原坐不動,立即凝神生死竅,會陰一提,鼻根吸氣,意想由生死竅提到臍下一寸三分丹田穴,再用絳宮之氣,下沉丹陽,鼻根呼氣,心神意隨之一沉,一提一降為一次,如此一至三次外陽立縮。
+ @7 ~" i8 p1 k  y, Q3 E 若用了七次仍不縮回,就應用第三步功法開通奇經八脈的。等二候到來,虎由水中生,似黃河決口,有一泄千里之勢,就用下手煉精化炁的伏虎手段,將欲破關而出的元精化成元炁,仍為我所用。
5 n5 i4 V9 q! v2 K# v 陽生炁發的根源。通過坐功入靜增長元炁,虧損的元炁得到補充。靜極而動,腦中的先天炁走大腦、小腦、延髓、脊髓,到大推下第七脊骨節夾脊關;夾脊往內通心,心正中有一門,道家稱之為戊門,氣到門開,直達外陽。外陽得到真氣,立刻勃然興起。這時如果不管不問,也可自消自滅,但是,通過靜功得來的養生至寶,就會付之東流。這即是只知修性,不知修命。凡講性命雙修者,無不百倍地珍惜它。故呂洞賓祖師對此寫過這樣一首詩:“一陽炁發用功夫,日月精華照玉壺,到此關頭休妄動,恐防墮落洞庭湖。”性命雙修的修性,實際命在其中。當靜極而動一陽炁發即是命功。心動收心是修性,炁動收炁、精動收精是修命。
: N/ g0 c: T) m8 ]3 y 靜極而動,是陰極陽生,一陽初動,在人身為活子時,在二十四節氣為冬至。因一陽初動,是炁發而不是精動,只可用收炁降龍法收之,而不能用下手煉精化炁法來煉之。炁有足虧,藥分老嫩,這即是“火候”。丹經雲:“古人傳藥不傳火,從來火候少人知。”張三豐祖師雲:“性要悟,命要傳,休將火候當等閒。”
( B# o% P$ o& I大自然中的一切有形的東西都各有火候。如煎炒烹炸,都要掌握好火候,到什麼火候用什麼措施,即不過也不及,要恰到好處。功夫到什麼階段,用什麼辦法,不能用非所需,或需非所用,一定要恰如其分。* m3 _# B% y  G9 n' e
靜極而動,不同于自然而動。因為前者是在一念不起的基礎上靜養來的炁發,是純潔的,是先天的產物。後者是通過睡眠,大腦得到休息,當一覺醒來,一般說來外陽是要動的。靜極而動,更不同於色情動。因為前者是清,後者是濁;前者是先天性的,後者是後天性的。外陽動,不能認為都是色心動。善養生者不等雜念叢生,即可用後升前降轉**將炁收回。
4 c* y* I/ [: V0 f 練性命雙修功夫者,把靜極而動、一陽炁發視為至寶。每逢陽動炁發立即收歸我有,積炁養身,炁越足則體越壯。外陽動得越勤其力越大,只待二候到來,方可下手。! E: [0 o+ ~5 N+ [* H
靜極而動,實際是情動,這情是道情不是人情,無念而來是道情。故龍牙禪師曰:“人情濃厚道情微,道用人情世豈知,空有人情無道用,人情能得幾多時。”柳華陽祖師曰:“且此一情字自漢明帝到今注者紛紛,苟不得慧命之法,便謂之春情。識者見之無不笑也。”六祖壇經雲:“有情來下種,無情果不生。”看來同是一個情字,就有兩種不同的用法。一種是順其自然用於人情。一種是逆著回來養生是用於道情。而六祖慧能、柳華陽、龍牙禪師,他們都是佛門弟子。他們當然是站在出家人的立場對待人情和道情,而且也是從養生道理上來加以說明。我們今天講養生之道,既用人情,也用道情。用人情行人世法,生兒育女,使我們民族永遠繁榮昌盛。用道情作為養生之道,使人人健康長壽。正因如此,當我們練功時,偏要將順去的東西,想辦法使它逆著回來。這是與一般人不同之處。只有這樣,才能向自然規律奪取壽命。古人雲,炁歸元海壽無窮。這也是性命雙修的特異之處。
9 j+ x) E3 O3 ?0 z4 r  曹還陽祖師雲:返觀凝神入炁穴,煉精百日黃芽生。
" ?3 d. r. C0 E  \6 s* {* g    伍沖虛祖師雲:烹煉鉛汞於鼎爐,煉精煉神根本地。
1 F$ v4 L5 U6 e7 M, U! W/ }& m% p    柳華陽祖師雲:和合凝集轉**,吸呼薰煉性命存。; Q$ B( ]1 H/ Q2 m& }; w
   了空祖師雲:督升任降成鼎爐,鍛煉五穀化精炁。7 `9 C! P9 X+ Y* f5 M
   千峰老人曰:前對臍輪後對腎,中間有個真金爐,
! b! ~7 p  _# S% b* X8 _      十字街前安玉鼎,神炁之宅呼吸根。
! }4 d7 Y5 V  f9 D" v* d    先父牛金寶對安爐立鼎采小藥收炁降龍曾作歌一首:
- Z& p1 V$ R4 D2 C1 v* e, n    陽生炁發及時收,續命全靠勤添油;
- T3 C1 G6 r' l) Q- I    後升前降憑意領,吸上呼下賴圓周。
1 b% z5 r, O1 f: ^6 n    笛聲吹來龍服馴,劍指點去虎低頭;
& ^) Q8 W, M! w8 M    龍虎劍笛皆比喻,鼎爐莫向身外求。, d' y4 [$ r2 f( Z) L5 ^7 d+ c/ A
+ f# i! |8 X2 j- G! M
第三步:開通奇經八脈
+ t+ x/ @2 J- x9 X* i: G& {& A0 e5 O" @1 j/ {: w: L+ R4 o2 b
法訣
! @$ O6 V" K6 j    開八脈,聚精神,以意領氣貫全身。
) P1 l; F; `5 v& ^    一吸督脈升泥丸,二呼任脈降會陰。, J5 X4 M2 O, q  ~7 c6 P
   三吸帶脈至肩窩,四呼陽腧到手心。
: \/ _9 T0 V- f# k    五吸陰腧胸前定。六呼至帶歸一根。( A4 ]. H0 D, A) k6 V/ d) P
   七吸沖脈到降宮,八呼陽蹻湧泉停。# q1 W1 c) ]0 L+ L- S
   九吸陰蹻升炁穴,十呼還原入竅中。- v% }, c1 P, }# ]
   吸呼深長憑意領,水到渠成賴氣行。
7 {8 w. n$ s  J# ~+ ]  k    八脈開通身屬陽,陰蹻開時百脈通。
; I" K2 ~! x/ W  G% R9 r. G( S5 K+ [6 t
功法詳解, q8 Q# j. s! w1 R- Y
開通奇經八脈,又叫十口呼吸調八脈。初學者,因盤腿打坐,兩腿受壓不習慣,定有兩腿麻木之感。用此法立即消除麻木。其功法的主要用途,是用以開通奇經八脈,驅逐陰邪之氣,消陰長陽,進而達到全身屬陽,百病全無。
6 o4 Y$ x) ~! P& h& _$ ?9 K2 E 奇經八脈,道家用以行炁、通關以達到延年益壽。通人脈,又稱玉液煉形。
' o0 v6 h! ?/ l/ Q0 C) r2 [  D 奇經八脈,即前任、後督、中沖、橫帶、陰維、陽維、陰蹻、陽蹻,也是道家行氣八脈。開通八脈法,是用十口呼吸,以意領氣,心到、意到、神到,氣亦隨之而到。平時必須經常練習,把心、神、意合而為一。八脈線路要記熟用靈,達到心想哪里,哪里就有所感觸。最好每日清晨練習兩遍,日久天長,就能隨心所欲。# i) a2 l1 o  p9 ~8 ], W3 F
一吸督脈升泥丸,是先把心神意下注於會陰,鼻根呼氣,心意隨之,由會陰往後提起來,經脊骨正中督脈,上升至頭頂泥丸即百會稍停;二呼由泥丸下來,走前邊任脈,又回到會陰穴;三吸由會陰穴提到臍下一寸三分處之炁穴,分開雙行走帶脈,從兩腰眼至兩肩窩一停;四呼由兩肩窩走兩臂外側陽腧脈,經中指到兩手心勞宮穴稍停;五吸由手心勞宮穴走兩臂內側陰腧脈,到胸前靠近兩乳處稍停;六呼從胸前雙下至帶脈炁穴歸併一處,直達會陰處稍停;七吸由會陰穴上來,走任督二脈中間的沖脈,直上到心下一寸二分絳宮穴停住,不要過絳宮;八呼由絳宮下來到會陰分開,走兩腋兩腿外側陽蹻脈,經兩腳中趾到兩腳心湧泉穴稍停;九吸從湧泉穴上升走兩腿內側陰蹻脈,到會陰歸一,再上升炁穴稍停;十呼由炁穴,直達會陰生死竅。十口吸呼調八脈,是由生死竅會陰穴為起點,最後終點仍落在生死竅會陰穴,故而道家稱它為八脈之總根。千峰老人稱此竅:“上通泥丸,下達湧泉,真炁聚散皆以此竅為轉移。血脈周流,全身貫通,和氣上朝,陽長陰消,水中火發,雪裏花開,實乃生炁之根。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此也。”十口吸呼調八脈,一吸一呼,升、住、起、止都必須與一意領氣同時並舉,協調一致;方能奏效。對此慎無忽略。以上是行氣八脈。另有通精八脈(此是生精、化精、走精、煉精八脈),即前任,後督,中沖,橫帶,上通心、下通陽關,上前通臍,上後通腎,這裏是以生死竅為軸心說的。道家的傳統說法,往往與醫家有所不同 .% O) ~6 o1 ]! q$ V1 a' Y% M
& d+ S& [' b+ Z
第四步:小周天、下手煉精化炁伏虎法( q8 i* ~% H+ C; }, ?4 y( G
法訣0 d+ x4 Z& h( f0 U% O
   二候到,春雷動,猛虎怒吼要出洞。4 S0 Y2 ]* ^! T( {* i1 m6 Z
   順則出去可生人,逆而回來延壽命。
8 I( @; K( b; M* }    手點虎額虎伏地,劍插三峽水倒行。$ P& q/ Y' b! e9 @
   收炁定要收元炁,煉精必須煉元精。
2 ?' G4 c) w: d: x3 s    順減壽,逆添油,養生至寶莫外流。
9 u" c% \& R  i) k    下手點住生死竅,急用巽風六候收。% B. J$ T1 i; h2 y
   橐龠動時闔辟轉,升住起止四正求。
( a+ M6 S4 ?8 j2 t# E& d# S. U7 F    會得還精補腦法,功夫更上一層樓。
% t! D7 ]  m5 d. T9 B! {$ X# r  Q) k9 Q4 _* h
功法詳解
# c) K. l9 g3 g9 m3 y, S5 \ 下手練精化炁是道家性命雙修功法中的絕秘,非其人不傳。即使傳人,也必然伴隨著一些清規戒律。餘今具體詳說如下,不經口傳萬勿輕用。4 q1 U4 R$ o5 L
下手煉精化炁法,是在以下情況下採用的:在初步靜坐的基礎上經過靜功的開源節流,增長元炁,日積月累,靜極而動、陽生炁發,不等念起,用二步轉**收炁法收之。當用完七口吸呼,後升前降轉夠七周,外陽不縮,繼用無孔笛降龍法,也轉夠了七個提降,而外陽依然不倒,此刻應用勒陽關,調外藥。調到藥產神知,外陽不但不倒,反而似鯉魚打挺一躍而起,元精突然欲破關而出,這即是二候。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,火候不老不嫩之時,如依熟路順去,則是生人之道;若逆而回來即是煉精化炁的養生之道。古人有雲,順生人,逆生仙,只在中同顛倒顛,正此之謂也。也正是在這一髮千鈞的關鍵時刻,不等思維活動,即不等念起,急速下手,劍插海底,向左側身,左腿蜷曲,右腿伸直成半躺半坐勢,用小周天煉精化氣法訣,將這欲奪關而出的元精(因無思欲從靜而來)化成元炁。古人所謂“巽風運坤火,風吹火化”,即以鼻呼吸(巽風即鼻中呼吸之氣),頭轉眼隨,由自身會陰子位起,向自身左上方旋轉,用鼻連吸三吸,眼隨頭轉,走子卯午,眼看頭頂午位。從午位眼隨頭轉向自身右下方向,鼻子呼氣,連呼三呼,即午酉子。連吸三吸,是由子位向後,上走身後督脈三關,即尾閭、夾脊、玉枕,是為子進陽火。連呼三呼,是由午位向前,走前任脈三田,即祖竅、絳宮、炁穴,此為午退陰符。鼻子呼吸,眼隨頭轉,必須同時並舉,協調一致。下邊一度一度地精撞陽關,上邊則子卯午、午酉子地急收。來得急,收得快,來得緩,收得慢。如磁石吸鐵,不即不離。精來多少度,而收煉多少度。待精不動時,即精已化炁,藥已歸爐。此時仍不撤劍指,身軀由半躺半坐而坐正,再用封固口訣,照前兩步轉**收氣法,連收三次,是為牢封固。然後撒手撤劍,下邊乾乾淨淨,一滴不漏,行將順出的有形之精,經風吹火化已成為養生保命的無形之炁、這就是小周天下手煉精化炁法,也是道家千古不傳之秘。  s$ \- \; T0 K* L7 i7 b
下手煉精化炁,必須建立在純靜的基礎上。從靜極一陽初動,到藥產神知的二候到來,其來源必須是不加雜絲毫雜念,純屬先天性的。也必須按照術數的要求,即 “和於術數”。必須轉夠七圓圈。當轉夠七周外陽依然不縮,方可用無孔笛顛倒兩頭吹法訣。無孔笛也用夠七次,這即是火候。何謂二候呢?當靜極而動,陽生炁發,龍從火裏出為一候。當勒陽關調外藥,調到藥產神知,陽挺精動,虎自水中生為之二候,故有二候采牟尼之稱。自古傳藥不傳火,從來火候少人知。從歷來丹經道書上看,確實找不到具體用法,更尋不著真正的口訣、火候。雖有的微露端倪,也只是藏頭露尾的隻言片語,以及隱晦莫解之詞。5 X& R2 E- h: ]& U# d7 W
下手煉精化炁,又謂小周天。陳泥丸曰:“天上分明十二辰,人間分作煉丹程。若言刻漏無憑信,不會元機藥不成。”所謂的大小周天,是道家借喻周天度數來闡述采藥煉丹的道理,以及如何運用周天火候作為養生之道。在下手煉精化炁的過程中,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。但並非必須記住周天路線。二候一到,下手點竅,任督接通,方可采藥,心靜神清,非常重要。吸升呼降,眼隨頭轉,前三後三,呼吸貫穿,火逼金行,左右盤旋,吸舐撮閉,坎離抽填,采藥歸爐,片刻之間,一字沒有,記啥周天,千古絕秘,全賴口傳。“吸舐撮閉”是下手采藥煉精化炁的四字訣:吸是鼻內吸氣,舐是用舌接督脈弦,撮是緊撮穀道,閉是閉任開督。
- w+ Q7 L" ~" b$ ~ 下手煉精化炁,在《黃帝內經》中有這樣一段記載:“黃帝曰:余聞上古有真人者,提挈天地,把握陰陽,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壽敝天地,無有終時。”把握自身的坎離陰陽,而呼吸精氣,當然是自身的精炁了。肌肉若一還可以,而壽敝天地,無有終時,則太誇張。& D/ s( K7 L/ Y+ q6 M
如果真能在靜中產生的二候到來之時,按照煉精化炁之法,將有形之精化為無形之炁,並收歸我有,則這時人的精神面貌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,從大腦中樞神經系統,到五臟六腑,尤其是五官面貌,都能出現異乎尋常的特徵。比如,從前眼花,可以恢復視力,變成不花。智力、記憶力必有明顯的恢復。精力充沛,面色紅潤,雖不能返老還童,也必有自覺年輕了十年之感。當然要達到這一步,絕非一朝一夕之功。不過只要堅持不懈,運用得法,必然會功到自然成。其進度快慢,要根據個人體質的強弱,和用功的勤怠來決定的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只要有恒心,必定成功,那時推遲衰老,延長壽命,是不難做到的。
/ f! ~; ^+ d0 ^- ], I  R 釋家所說的斷三淫是指淫身、淫心、淫根。三者最主要的是淫根。淫根不動則身心安靜,淫根一動則牽連身心。斷淫必須先斷淫根,而下手煉精化炁,正是斬斷淫根的利劍。道家把離中炁發稱為火龍,把坎中精動稱為水虎。故呂祖詩曰:“降龍須要志如天,伏虎心雄氣似煙。癡蠢愚人能會得,管教立地作神仙。”又詩曰:“大道玄機顛倒顛,掀翻地府要尋天。龜蛇共穴孰能見,龍虎同宮誰敢言。九夏高山生白雪,三冬備火種金蓮。叮嚀學道諸君子,好把無毛猛虎牽。”李虛庵祖師雲: “識得乾坤顛倒顛,金丹一粒是天仙。要尋不必深山裏,所得無非在眼前。忙裏偷閒調外藥,無中生有采先天,信來認得生身處,下手功夫在口傳。”以上所說都是指下手煉精化炁的功夫。
+ h( ]& {2 G4 r 修性必須先煉心,心定則神安,心死則神活,修命必須先煉精,精是養性命之根源,故《金仙證論》雲:精為萬物之美,人身內有精則生,無精則死。精足而不知持滿,即不能煉而化之,定有滿而自溢丟失之患。精是命寶,極難生產而最易消耗。故煉性必先練心,七情不動,五賊不亂,六根大定,精難動搖,方有助於煉功。所謂七情即喜怒哀樂愛惡欲,五賊即眼、耳、鼻,舌、身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又為六欲。是以眼見色則愛起而賊精,耳聽聲則欲起而搖精,鼻聞香則貪起而耗精,口嘗味則嗜起而走精,身意遇觸則癡起而損精。人身之精能有幾何,一旦精竭氣枯,則命盡身亡。我們今天要講的性命雙修,既不主張斷絕七情六欲,更不贊成夫婦隔離,不過善養生者應知精是保命至寶,萬不可毫無節制地拋棄罷了。
7 v# O* i/ t" d' C 下手煉精化炁,正是《黃帝內經》上所說的“把握陰陽,呼吸精氣”,也是還精補腦,壯骨實髓,說來複雜,行之簡便的延壽法。煉精化炁,在我要介紹的十三步功夫中,是非常重要、非常關鍵的一步。對於推遲衰老,延長壽命,能起決定性的作用。但欲想做到藥產神知(這裏所說的藥產是指自家身內之元精欲突關而出,神知是指自己的元神立知),二候一到,便能下手點竅即下手采藥,就必須行有為之法,存無為之心,運用自如,毫無勉強,奪天地之造化於片刻之間。要做到準確無誤,應在用功之餘,加以練習,方不致臨時無所措手足。所謂練習是指意領神會,頭手動作比劃而已。切不可熱火煮空鐺,空轉**,更不可以手淫作練習,應戒之,慎之。另有一種說法:以後升前降空轉**為小周天,從百會到湧泉轉一圈為大周天。完全以意領空轉,在初練階段作為止念法還可以,如果認為這即是性命雙修的大小周天實大錯而特錯。這樣空想空轉無異於鍋裏無水,釜底加火。只有鍋裏有水,經火化才能成氣,也只有坎中的精動(元精),才能用收精法煉而化之。正如丹經所說的“起巽風,運坤火”,風吹火化將元精化為元炁,進一步將元炁再化為元神。若有人問,精收回去能否成病呢?我的回答是不會成病,因為下手煉精化炁,風吹火化而成炁,是道家秘而不傳的法子。只要照口傳心授的法訣去做是萬無一失的。不過只從書本裏、文字上實難尋到妙處。據我幾十年的親身經驗,不論是靜中得來還是睡夢中得來,都可用下手法收回,也都是有益無損的。不過若不是由純靜與火候足得來的,只能養身而不能結丹。  w+ U0 b8 S, R8 w% \
千峰老人曰:“此訣是各丹經道書所謂的下手法。精順出者是元精能生人,逆回者是元炁能生丹,正在中間顛倒顛,可不是采空氣,煉的是真陽之精,將身補足可延年益壽。”其所著《性命法訣明指》有雲:“身、心、意謂之三家,精、氣、神謂之三寶,又謂之三元。以身心意為主,以精氣神為用。三元合一而丹成。攝三歸一在於虛靜。虛其心則神與性合,靜其身則精與情寂,意大定則三元混一。情合性謂之金木並,精合神謂之水火交,意大定謂之五行全。然而精化為炁者,由身之不動也。炁化為神者,由心之不動也。神化為虛者,由意之不動也。這即道家所謂的三花聚頂,三華即精花、炁花、神花。所謂的五氣朝元,即身不動則精固而腎水氣朝元,心不動則氣固而心火氣朝元,真性寂則魂藏而肝木氣朝元,妄情忘則魄伏而肺金氣朝元,四大安和則意定而脾土氣朝元,這即是三花五氣皆聚于頂成為這個元極,道家謂之煉已。以上是小周天下手煉精化炁法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,循序漸進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再接再厲將下手煉精化來之炁,再煉炁合神,使神炁合一,功夫更上一層樓(煉炁合神為采內藥卯酉周天)”6 a* U3 S: H5 H
  下手煉精化炁是道家的絕秘,歷來不著於文字,惟獨千峰老人所著的《性命法決明指》與本書將此法合盤托出,但不經師傳恐難使用。
& K7 u( {- S0 H9 |0 a5 s9 z    (一)煉精化炁小周天,從古到今少人傳。
( g! X8 n! {( i, V6 k    比龍喻虎談陰陽,指天劃地論坤乾。" d5 |9 k0 M& s. V/ m; n
   明明都是簡易法,偏偏故意弄虛玄。
0 W0 i. d: a6 p0 `; j! J    現將此法公於世,願與同道共鑽研。
" G5 h2 {! j! `% w    (二)養生功法數千年,黃帝內經露真詮。
/ Z5 p8 v7 Z7 u4 B    提挈天地斡坤乾,把握陰陽顛倒顛。
  n6 Y0 H" o0 n$ i$ N! l" S    呼吸精氣壯骨髓,獨立守神自湛然。
" ~+ V7 Y) X$ @( z7 S1 T( `% W    比喻隱晦難猜測,說破消息在眼前。4 y8 J4 `. C+ w% @( U9 V$ [
   (三)抽得坎陽離中填,二炁合一結金丹。) Z3 ~! l& c* _2 P( N
   待到精盡化炁時,我命由我不由天。! M0 d/ u3 Q, c/ F( _  M# {
  下手煉精炁,必須口傳,不經口傳,萬勿亂用以防出偏。因為此法從來不著於文字,用文也實難表達清楚。雖說簡便,但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,極易出偏。故再三強調,必經口傳,甚至有的功法必須三番五次方能領悟。望後來之者慎之慎之。
" N2 P# e) J* y. |5 S
4 t) Z1 m  M$ p# Z6 C- P# }! f 第五步:外文武火金木合併法
1 g6 o, ~& R, b
; k3 q2 D9 b* h5 T, T 法訣
* N" ^# ]7 t8 |! `    兩手捧香肩臂松,眼觀香頭二自睜。8 G9 u5 {6 \) S, A, ]
   聚精會神屏呼吸,涕淚交流即收兵。0 W5 G2 t- G+ u! E9 z" t+ T' d
   閉目養神應求靜,心存已炁門自生。
. A! P4 O$ b! R0 a    渣滓提淨藥方純,淚管輸通眼更明。
* ]/ H* t3 ?3 ?, g    文火七,武三成,藥采之後好用功。
9 x1 o' r$ @4 b; M  i    日月同宮金木合,心火下降腎水升。/ C/ R0 f/ x: }" A5 A
   眼球常轉眼不花,耳鼓常敲耳更靈。( ^+ ^1 c& K3 A8 T+ C. u
   常用此法除百病,能化五穀飲食精。$ {2 J$ [% P" [* ?" R  t
) S4 F5 T) r; q& X9 _. P% N
功法詳解/ m4 O7 K5 c5 m0 Y% `  _# }9 ?
  外文武火,是用後天之火引出先天之火。二火合一,既能提出在煉精化氣中的渣滓,澄潔藥物,又能化五穀飲食之精,提出五臟之病,使人益壽延年。了空祖師曰: “外武火者是移火也;外文火者是以火也。”這是專為提出五臟內之渣滓化淚流出之法,又是煉四相和合、五行攢簇歸根、迴光返照、日月合併之功。其用法如下:
3 G- z% Q, C4 j3 t$ Z' l   在初步靜坐的基礎上,收心入靜十分鐘後,夜間須燃香一炷(白天可用紅頭筷子一根),雙手捧香或筷子,放在目前三寸許,高低與二目齊平,二目睜開同視香頭。約兩、三分鐘後,兩眼似辣椒水洗一樣難受,此時必須堅持強睜二目,待眼淚鼻涕一同流出來為止,然後將香火捏滅,眼淚擦淨,閉目養靜,是為文火。坐到無人無我、身心兩忘是為正功。久之心火下降,腎水上升,口中津液清而且甜,吞下入十二氣嗓管,再降到炁穴化為陰精,由春弦入睾丸化為陽精。陽精出輸精管,上至膀胱頂分兩邊,至尿道口入內腎,即藏精之所。善養生者百倍珍惜口中津液,津液常足,也證實腎水常足,腎水足而兩眼炯炯有神,皂白分明,這樣人身就健康無病。所以說:外文武火不但能使二目有光,保持眼睛不花,而且能提出五臟之病,治五臟之病於未發之前,除病根于未萌芽之時。+ h2 I' f; [3 |5 m2 W, I
  外文武火是專煉二目,生理學有雲“父母初結胎時,細胞內先生二目,至十二日後用顯微鏡看內有黑睛。”古經亦雲;“人初結胎時,天一生水生黑睛而有瞳仁通腎,地二生火而有兩眥通心,天三生木而有黑珠通肝,地四生金而有白珠通肺,天五生土而有上下眼胞通脾,故五臟之精華皆聚於二目,而人之靈神在腦,亦發之於目。”人的兩眼又謂心靈的窗戶。道家認為,人之一身皆屬陰,誰獨兩眼屬陽(指男子),仰仗這點真陽,方能不被群陰所剝。修士必須由此入手修煉,利用這點真陽來戰勝群陰,而進一步達到純陽之體。; N3 C" v* y7 F4 I; q
  外文武火,有文七武三之別。比如從兩眼同視香頭到涕流用了三分鐘,閉目靜養時要用七分鐘,當然靜養時間越長越好。越是心靜念止,越感覺神清氣爽。炁從已門生,身如在雲端,萬籟俱寂,神形俱妙,事後眼睛特別清亮。$ {0 ?, U2 {0 a, L
  千峰老人曰:“外武火者,是將神火注於爐中,為火中火引也。古名移火。移者移動身內病管開張,即是移動內裏真火,二火相磨相激,陽火必勝乎陰精,精融灌溉周身,而渣滓出淨,病從何來。”外文火者,是溫養恢復還原之法。因在用武火時,五行攢簇,內管張開,渣滓提出後,必須用文火使其恢復原狀。文火又謂以火,以者以溫養之法,閉目塞兌,意守正中,氣降真炁穴,身空意空方為正功。
. e) ?8 j8 `3 W    外文武火,是非常有效的煉眼法。但也要伴之以熨眼、轉睛、眼呼吸等法。所謂熨眼法在初步養靜中已談到,不再重述。
* R  ~6 M. f! z   轉睛:每天晨起,坐立皆可,二目睜開,頭頸不動,獨轉眼球。眼看極下方,由極下方向左上方轉到極上方,由極上方向右下方轉到極下方為一周。如此轉九週一停,再繼續轉四個九周,共三十六周。再由右上左下轉四個六周,共二十四周。如此使兩眼的腦炁筋、輸淚管活躍有力,暢通無阻,使兩眼靈活而有神。
2 O4 _6 j( W* @9 e$ P   眼呼吸:用此法應在空氣清潔之處,最好在樹林內或河邊。早晨面向東方,兩腳並立,兩臂下垂,渾身放鬆,二目平視前方。兩眼與鼻根部同時吸氣,徐徐將氣吸足,然後兩眼與鼻根同時呼氣,連做九次吸呼。這樣吸進氧氣,呼出二氧化碳,吐故納新,既鍛煉眼睛,又增強五臟新陳代謝的功能。眼呼吸與轉眼球,都是為了促使兩眼通腦的腦炁筋靈敏活躍,暢通無阻,保持二目常明。久而煉之,還可用以上同樣方法看早晨、中午、日落時之太陽。這必須有明師指導,自己不要無師自通。如照此法煉之,日久可目視中午的太陽如看月亮一般。少者可目視太陽一兩分鐘,久煉可目視半小時,斯時兩目寒光四射,無人敢於對視。9 ]: P5 }" O- c; @+ ]2 k8 H1 I- W! p
   外文武火圖解
# ?% k$ M2 y1 u7 y- g. o    (—)燃炷真香棒目前,兩眼看香目睜圓。
6 L  T: a( z& k. J! w' @; @    待到涕淚交流時,閉目養我炁浩然。8 a$ p) j6 _8 P* |' y
   (二)文武二火莫看輕,專化五穀飲食精。/ L0 p- Z5 ^: P8 [6 i( i
   常用此法眼不花,二目炯炯亮晶晶。
! }& t6 Y* _5 t    (三)采藥之後煉此功,去其渣滓要留精。
5 J4 R/ O4 v1 x5 w# f    精華煉成舍利子,衝開三關上離宮。, E4 L* @* `' Q: x6 S1 z
   (四)離宮即是泥丸頂,舍利原本神炁凝。
; `8 l8 J6 l" A3 p6 m7 a: N( T    龍虎鉛汞皆比喻,身上去找無此名。/ Q4 ~/ G( [3 @, {; ?9 g

* L7 J- v4 R2 }% i' u3 q 第六步: 卯酉周天進陽火退陰符
2 P# N" b2 y8 `$ J% h, Y. J% z. N* |/ G7 Q
法訣, l( d# X8 t2 k3 D
   進陽火,退陰符,卯酉周天炁合神。
- C3 ^) f3 M* r    閉目四九子進陽,開關四六午退陰。
% I1 R( F2 E& n: \8 j4 z: F  q    左旋上升照乾頂,右轉下行照臍輪。
9 u) x  _: h0 |0 ~; ?. P! _; A0 w" V    爐中有火金可化,釜內無水莫增薪。* O* f0 f+ F9 {  [9 s% z
   鉛投汞,炁合神,采內藥,保命根。
% Y4 K6 R' P/ `1 h    周天三百六十五,卯酉沐浴始通心。: f, ^. s2 ^- l" |. P& V+ R( |
   采藥煉丹皆比喻,離開神炁別無真。, r% [3 j4 x! D/ [
   此是自身陰陽配,休向身外錯問津。% d2 K0 l# W) `8 |
9 ^/ g% z2 b+ V# W
功法詳解
6 A8 x2 B( I; \4 y# U# B' O* x   在下手煉精化炁采藥歸爐後,緊跟著用進陽火,退陰符,卯酉周天,煉炁合神,又謂采內藥。千峰老人曰:“此法是采內藥,左旋右轉,一起一伏用目下照。從左上照乾頂,從右下照坤臍至中心為一度。如此三十六轉是為進陽火。開關從午卯子酉轉一回,如此二十四轉為退陰符。”十六步功夫,一三五七九是單練,二四六八十是緊密相連用的。經四步下手煉精化炁采藥歸爐後,緊接著用六步卯酉周天采內藥煉氣合神的功夫。其用法:坐如初,收神內斂,閉目養神片刻,二目外閉而內睜,凝神下照坤臍,閉目轉睛由下向左上右下轉,睛轉頭隨,轉一周為一次,每轉九次稍停,閉目看光。如此轉四個九次為進陽火三十六,然後開關,即睜開眼從上往左下右上轉晴,轉四個六圓周,每轉六次稍停,閉目看光。如此轉四個六次為退陰符二十四。在外兩個眼球左旋右轉,在內則金本交並,陰陽和合,神炁合一。千峰老人曰:“外藥(即煉精化炁)保身無病,內藥保命;命者元炁也。卯酉周天之火,煉內藥之法,亦為內交媾。系汝已系充足之外藥,彼時因風火相激,真炁上升於腦,眼睛左旋右轉一起一伏,腦炁筋與神經系和合,斯時腦髓充滿發漲,頓覺榮光發現,有形無相采內藥,俗名煉丹是也。”且藥歸爐後,非用陽火陰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火候,不能將精炁化為榮光,成為內丹之苗。在人身上:子是生死竅,午是泥丸宮,卯是夾脊關,酉是絳宮,卯酋通心,故稍停為沐浴。曹還陽祖師雲:“子卯午酉定真機,顛倒陰陽三百息。”
; o  C0 F+ R1 n  子卯午酉為四正,是五行生死之位。且有系管以通五臟六腑,必停其息以意薰蒸之,臟腑方得滋潤。故丹經以沐浴為火候之秘機,為煉精煉炁之要訣。金木水火土為五行,在世道中寓生死之理。
0 [9 p4 u- T. F- j9 f   子卯午酉為四正、四生、四死之位,在性命雙修養生功法全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故古人將看四正,或四正理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。尤其在下手煉精化炁,轉手煉炁化神的功法上,更視為火候秘機。千峰老人歌曰:“進陽火,退陰符,閉目四九轉神輪,開關四六度數真,此是卯酉周天火,差之毫釐炁不生。”4 S! _, p8 S# P" W0 M9 [
  功到此步,每到坐靜時,眼前就會出現圓陀陀、光灼灼的一個圓光。這即是玄關,又叫慧眼開。這時人就會變得更聰明,精力更充沛,四肢百骸,身體發膚更加春氣融融。
* Y7 @) I" z( O" v  U   進行卯酉周天采內藥,進陽火,退陰符,是在下手煉精化炁之後,萬不可在采外藥之前用此功夫。應知爐內有火金可化,釜中無水莫增薪。且忌烈火煮空鐺。功夫到此,每當坐靜時,眼前出現圓光,此光即是丹苗,又叫玄關,心定則神光凝,心動則神光散,心馳則神光飛。當神光欲飛時,應用第七步收光法收之。7 P1 t( l; g" E7 u
   四正即子、卯、午、酉,在整個內丹功中占主要地位,不明四正之理,是無法采藥煉丹的。圖像動作不太明顯,僅做參考。* `& G2 t, F1 Q( ~9 x5 B
, v7 I; C: X; n' S4 @- N
第七步: 龍虎二炁翕聚收光法0 O9 j9 C% V5 M5 N' L/ s, ?
8 Z2 W, V# o  Z. ]) [" {
法訣3 J% H/ c- D) Y( V9 ~& j
   龍虎精,烏兔髓,凝結翕聚煉光輝。1 z! r0 e3 B. w0 X
   坎離交媾天地泰,戊己合時成刀圭。
; V- q8 T+ s" J; {    三花聚頂三心天,四相和合萬象飛。3 B2 h. k1 r6 ~5 w0 t
   皓月當空心宜靜,慧光遠去意莫隨。9 g3 z7 P) n3 x# @5 z" c
   玄關走,眼莫追,休教前功一風吹。
$ P6 r0 r0 v9 P. \0 `, K% I    凝神聚光急收劍,子卯午酉子收回。' w2 u5 k7 n& `8 {+ l* P
   津液為主氣當伴,眼鼻同吸意同歸。
& w, A6 y! l$ q; V( x! V- c    送歸土釜牢封固,日月合併照紫微。5 T" Z1 [/ M: f! J1 ?& s& T
* R9 g0 _) F1 Q% G
功法詳解
7 u; h; {4 }/ d: v    此七步功夫是日月合併,守中抱一,翕聚祖炁,聚光、煉光、收光之法,道家也謂之煉丹法。
  c2 G) Z7 v" `' Q# L0 W* j" u8 {! D   千峰老人曰:“守中抱一是全功,祖炁聚會性命同,坎戊離已日月合,龍虎二體光中升。”又雲“守中抱一,日月合併之功也。離己是日光,坎戊是月精,此龍虎二炁也。天地之交精,日月之交光,盤旋于祖竅之前為混元真一之精,此即是精炁神聚在一處,三家相見,四相和合歸一,心空意空,無他無我,祖竅之前真氣曰太極,曰金丹,曰元覺,先天乾坤,後天坎離,實為四個陰。”從初步收心求靜到四步為下手法。從五步到九步為煉丹法。此七步功夫是在前六步的基礎上通過小周天轉**采藥收炁降龍、開八脈、下手煉精化炁、文武火、卯酉周天進陽火退陰符等非只一次的自身采補。此時身上百病皆無,神清目明,精炁神足,三花聚於目前,如皓月當空,這即是玄關。玄關者,乃玄妙之機關也。丘祖雲:“但著在形體上摸索皆不是,亦不可離形體而外向尋求,因其機發始成竅,機息複渺茫。”《性命圭旨》雲:“空洞無涯是玄竅,知而不守是工夫。”千峰老人曰:“靜極玄關出現,若有一念使落後天,倏然不見一無所有。如再求之,了不可得,因著色相之故。” 此時必須存無守有。所謂存無是存無為,無人無我,忘心忘形,萬籟俱寂。所謂守有,即守中抱一,在虛極靜篤之時,一輪明月出現目前即玄關。
2 c4 f$ B" [9 D8 @   當坐靜時眼前出現一圓光,此時務要心定念止。二目合併似含光凝神,此為迴光返照,照見真炁之光,盤旋于祖竅之前,自然翕聚此炁不散。越翕聚炁光越圓。當翕聚此光圓陀陀、光灼灼時,即是戊已二土、龍虎二炁合併而刀圭成。千峰老人曰:“坎離交而天地奉,龍虎交而戊己合,戊己合為一體,則四象會合中宮大藥生矣。”這裏所謂的大藥即是玄關。7 L7 X& o. ?5 w4 H+ z3 R
  當玄關性光盤旋于祖竅之前漸漸遠去時,仍須以靜待之,二目既不要隨之而去,也不要立即收回。當玄光恍惚欲飛去時,火候已到,急用二目鼻根同時吸氣,眼吸意隨著四正,心意由下子位左上到卯至午,再右下到酉至子,再抬頭開關吸收,用子卯午酉子,將炁光收回。此時金液滿口,引吞下入十二重樓,送歸土釜即真炁穴牢牢封固。千峰老人曰:“先天真一之炁自虛無中來,但見玄關忽動離遠,而後方可翕聚此祖炁收入腹中炁穴,真氣往來跳動,口中清香無比為證。”藥有老嫩,光有圓缺即足與不足之分。經不斷采補,日積月累,真炁內足發於外為光。當此炁光恍恍惚惚不定,或由小變大複歸於無,這都屬於嫩而不足。還要繼續用功,必須煉至眼前出現圓陀陀、光灼灼,方是正玄關。紅色者為血玄關,白色者才是正玄關。這即是修真養性的真性,性命合一的真性。精炁神足就出現眼前。呂純陽雲:“目前咫尺長生路,多少愚人不醒悟。”釋曰:“終朝常對面,不識是何人。”實際都是指的出現在目前的先天真一之炁——玄關。- I* u: ]8 A- k8 x0 z# F4 ?
$ h  Q% H2 w- _  N$ R7 C+ I: c
第八步:蟄藏炁穴( Y! ]. j) \3 ~. ?4 }

" ^% X/ M) i( @7 ^, k! ~: o! E 法訣
9 }  r1 O+ l- {- o    朝北斗,對明星,吸呼綿綿意守中。! j+ V! [! o# t* j  ^! Q
   迴光返照炁自動,一點一點意引行。; V+ ], Z) Y' Y# P0 D' b9 j
   下降不可過丹田,上升只能到絳宮。# E  q/ ]% ?: ?6 q4 |& N
   久動而靜炁入竅,大定得之蟄藏功。
% m/ d( |: V* X5 z    心腎交,神炁凝,氣歸元海壽無窮。' f0 o3 r. j, W' `) g
   乾坤日月要和合,戊己坎離交姤升。
, K- M* j) I' x( m( H# \1 P8 p    小定七日不食睡,大定七七呼吸停。1 }2 X2 U% G. T, S$ D4 w
   識死性活根蒂固,形神俱妙四大空。
" M9 u* ?( f1 c
( h' E- [9 J/ H+ d* g3 |- Z7 P; q 功法詳解
) Y4 X$ C* R2 v7 \$ u   蟄藏功法,是道家養生功法中的高級功法。所謂蟄藏,正像蟄蟲冬藏於地下,不食不動,似死非死。小定數日,大定能達數十日。這種功夫只能適用於過去入廟出家之人。而對我們當代人來說,是不適宜的。今公諸於世,是讓人們知道我們的祖先也有這步蟄藏功法,尤其給研究道家養生功法者,提供點參考罷了。, B! r; a, |) n: G
  千峰老人曰:“此蟄藏之法,是將祖竅前翕聚那一點陽神炁收歸於炁穴之內,名為凝神入炁穴。此炁穴有內外兩竅;外竅為陰陽之宅,胎息之根,呼吸之祖;內竅者,長胎住息之所,入大定之室。內呼吸上不過心,下不過腎。久而久之,真氣入竅,忽然大定得矣。”
4 u5 v) l3 R  D: i. j5 _  用法:基於七步翕聚收光法,將遠去欲飛之炁光,用子卯午酉子收回,送歸土釜牢牢封固。此時如初坐,用迴光返照朝北斗對明星,下視丹田。出息微微,入息綿綿。久視靜極,但覺丹田有一股熱流,蠕蠕融融動盪其中。此時心不外馳,以意引導,將此熱流向上運於心下絳宮,再由絳宮運于腎位丹田炁穴。即上不過心,下至腎。久動而靜,忽然入了竅中竅,真炁穴。此刻呼吸頓斷,重入胎胞,再造乾坤。實乃心腎相交,神炁合一之功。尤如蟄蟲之蟄藏,道家謂之入定,釋家謂之禪定。小定數日,大定數十日,而自己的識神則茫然無知矣。古人所謂炁歸元海壽無窮即指此步功夫。& x7 @; [. Y% I4 Z8 T
  對於丹田、炁穴的位置究竟在哪里,其說法不一,用我們的傳統說法:是在臍下一寸三分處,上有黃庭下關元,前有幽闕後命門,前七後三中懸一穴即丹田。了空祖師說:“炁穴在動靜二脈之中心,分出二脈合成一管,下通小腸之中心,有四層網脂油皆連絡小腸,首層名曰黃庭,二層名曰金爐,三層名曰炁穴,四層名曰關元是也。”
% Q& x* j, M  Z; [# Q  另外佛教瑜珈功,有的功深者,埋在地裏數十日,仍可復活。我國道家的蟄藏功,也能口鼻無呼吸,六脈皆停,大定七七四十九日。這與釋家三禪脈住,同一道理。這說明道家也有這步功法,不過不易達到罷了。
1 J7 a* K6 H% o6 O8 {9 U    蟄蟲冬眠待春生,人能入定享高齡。+ `) }8 @, k" ^$ F
   小定七日呼吸斷,大定七七六脈停。. a+ U8 w4 u* V( l1 R2 N" X  I+ d& |
   年老無事尚可用,在職工作行不通。) Q" d# f, Z  G  h
   介紹此法無他意,說明道家有斯功。
' ]" s5 T7 V/ ?" F
) m* c2 I8 f7 G4 R* q 第九步:大周天蒂踵呼吸法
) b; J1 v# t" M; Y; G' m$ o% [# B% S3 ^+ R' q
法訣
, S* j. r; E9 v+ g1 h% s    大周天,神宜凝,呼吸往來在蒂踵。
$ l; A% _9 X5 d2 ?    消息引動相兼連,**自轉是正功。6 ^, R, }$ ^/ E! p# k9 t7 V
   真氣上升後天降,真氣下降後天升。. q( c5 `7 v/ ~8 s1 Q, B2 E
   四個呼吸不用鼻,功到氣足自然靈。6 r5 X$ M$ l. j
   細引氣,慢扇風,息往息來神入中。
3 E4 A7 ^3 e6 |1 \! }) ^    且忌烈火煮空鐺,江裏有水船可撐。3 L. \! m3 B- k/ g) C
   真人蒂踵呼吸法,道家稱為煉丹程。) L1 m2 t' {7 r& K6 ^
   功夫到此防夜漏,閉關上鎖再加封。
3 ?0 T: m0 Q; j7 h4 E
3 N; g4 O5 P$ T# ?% q! N0 m 功法詳解
/ a3 Y" |! d+ }; N  S1 O   蒂踵呼吸法,是道家內丹術的煉丹法,丹即是神炁的和合凝集。道家把下手煉精化炁謂采藥,把煉炁合神謂之丹,是取其藥能治病,丹能延命之意。實則也是強名而已。* Z7 J/ u' {6 e4 a- H7 }5 m
   蒂踵呼吸是在八步蟄藏功後,方可進行,否則就如烈火煮空鐺,旱河撐船勞而無功。; G) a& s4 t/ c: s' p; A
  其用法:坐如初,二目合併合光凝神,由祖竅吸氣,心意由祖竅往裏至玉枕。接著由玉枕再往祖竅呼氣。吸呼往來于祖竅與玉枕之間。從祖竅到玉枕一吸為之消,從玉枕到祖竅一呼為之息,用這一吸一呼的消息來引動真人呼吸處。千峰老人說:“祖竅內一吸氣,心意由祖竅至延髓梗(即玉枕)為消,後天真氣由踵管上升到尾閭過夾脊、玉枕至泥丸宮,此為根生於踵。又呼於蒂,是由延髓至祖竅,下通任脈管根即生死竅。延髓至祖竅一呼氣,心意由延髓至祖竅為息,後天真氣由蒂管至祖竅過十二重樓、絳宮、炁穴至生死竅,此為發於蒂。此是後天兩個吸呼。蒂踵消息,不用口鼻吸呼氣。此踵蒂消息久練,自然先天真炁被後天氣引動,先天真炁升,後天真氣降,先天真炁降,後天真氣升,此是四個呼吸不用口鼻之氣,為大周天,無時無候無間斷也。”此又謂**自轉。
7 i  M: b! l5 n; \6 l" x   在用蒂踵消息吸呼時,吸呼越長越細越好。無論是吸還是呼都要發出壺水在火上似開未開的聲音。這種從延髓到祖竅,由祖竅到延髓的一呼一吸是引子,如做飯拉風箱一樣,待引得先天炁與後天氣彼此升降時,**自轉,引子也就失去作用。9 j8 s" H+ u" H( ?/ D" ?
  了空祖師曰:“四個吸呼分先後,若用口鼻道不真,吸踵呼蒂連真炁,這個消息引轉輪。”又曰:“後天吸呼在山根,先天真炁丹田升,二炁一合連上下,差之毫釐不轉輪。”
( F/ k: G, g' t. B7 M7 v  千峰老人曰:“這踵之頭在後腦海即延髓,下通腳後根,一吸踵處至山根即是蒂處,其後天氣由腳後根上升至尾閭過夾脊、玉枕至泥丸宮,此是後天一吸踵之處。這蒂之頭在山根即祖竅內,下通生死竅,一呼蒂處至後腦海,其後天氣由泥丸宮下降,通上鵲橋、玄膺穴、十二重樓,過絳宮,下降真炁穴至生死竅,此為後天一呼蒂之處。此是後天兩個吸呼。用蒂踵消息引動先天真炁由炁穴內生出,下通尾閭一度一度上升至乾頂,後天氣一點一點下降至生死竅。先天炁由乾頂一度一度下降坤處,後天氣由生死竅進尾閭關,一點一點上升至乾頂,此為先後天吸呼四個往來不用口鼻。”8 n" u# Z1 C% F( R2 K
  八步蟄藏入定,九步踵蒂吸呼都是煉養舍利的功法。也是屬於小周天即將完成,大周天即將開始,因為大小周天是一個整體,絕不能截然分開。當小周天煉精化炁而成舍利,大周天就是煉炁化神而結胎,所謂胎即神炁的結晶,即比舍利更高一級的精、炁、神三者的產物。# s; I6 V' v+ _) L; m7 A6 X

- m# B  {. W: H- p0 _' K" V" s 第十步:固精關門法
. z4 v3 `5 z) j& Q. Y( m* c. m" ?4 Y. @. m, G; l* u) b2 h6 l
法訣
7 E/ e  u" u9 ~7 c9 N7 \    真炁動,響警鐘,謹防夜漏失元精。1 R% O% X' C8 D! L+ t
   勤修苦煉來不易,休讓命寶一旦傾。& v8 ], `; ^2 r
   睡用五龍盤體法,醒有降龍伏虎功。
+ y% b% k3 F' z, u, ?% B4 ]! |2 E    龍虎穴,在掌中,兩手中指點勞宮。! L5 b1 u1 l, I5 m# ~
   提根吸氣轉四九,舌接督脈鼓巽風。
1 z& \# o* q4 V& t6 p    頭轉眼隨循子午,後升前降氣歸中。
+ {1 c/ x  c  y8 S    功畢兩手搓腰眼,關門上鎖再加封。
9 u1 [; c0 v6 ?  {- ]1 B0 l8 t    會得固精關門法,益壽延年信非空。
/ \# O  F1 I8 o# P# t3 i
( R" d, q0 c, E; r: r$ g" J. N" { 功法詳解1 z4 w. R" |! p( i4 a1 l
  固精關門法,是道家養生功法中最重要的一步,是用來預防夜間睡熟後丟失元陽的方法,也是醫治夢遺滑精非常有效的方法,萬勿等閒視之。
( U! |4 R5 G# x   當通過九步功法的勤修苦煉,築基將成未成之時,須謹防夜間喪失元陽。原因是由於堅持不懈地練功,日積月累,精炁越來越足,身體越來越健康,百病全無,此時正是俗語所說的井滿自流之時。但每逢夜間丟丹,白天必有真炁跳動之景,即淫根會陰穴處跳動。這即是夜漏的警鐘,已預報夜失元陽的資訊。白天得資訊,晚上不要忽略。入睡前要用固精關門法將精門關閉,方能高枕無憂。最好是多用功少睡眠。+ B* y/ K  k& O
  固精關門法:坐如初步,平心靜氣,將左手中指曲回,所點之處即龍穴,再用右手中指去點住左手中指所點之處,左手中指自然伸開去點右手勞宮處之虎穴。此時左手掌心向上手背向下,右手在上掌心向下,兩手掌心合在一起,除兩手中指相互點穴外,其餘各指自然伸開,兩手合掌橫放在臍下。舌接上齒外唇內人中處之督脈弦。同二步轉輪法收炁一樣,提肛吸氣,眼隨頭轉,由會陰子位向左上泥丸午位,隨之鼻子一呼氣,從午位由上向右下複到子位為一圓周,如此轉一吸一呼一圓周,轉九圓周一停。每轉九週一停,共轉四個九周。大致用三四分鐘左右。但務必上下相隨,完整一氣。轉完四九三十六周,再靜坐十至二十分鐘,然後用兩手掌心搓腰眼,發熱為止,這即是關門上鎖再加封。這樣入睡就比較安全了。正是:關門再睡倒,免得喪真寶,久練能固精,自然身體好。
( e- F# l8 D- n3 O$ f  f( y) Q+ u   兩手心的龍虎二穴之脈,通寸關尺之脈,寸關尺之脈內通心腎,即左手龍穴通心,右手虎穴通腎,將龍虎二穴點住,能閉心腎之炁不動,再用神氣將精炁管封住,其精就不能自然而出。
) ]2 e3 B' j2 V: n* l# j  ?   五龍盤體法,是臥功,又謂臥禪。睡眠時側身而臥,一手曲肱、一手摸臍,一腿捲曲、一腿伸開,舌頂上齶,行深呼吸,未睡心先睡目,心息相依,致虛極,守靜篤,達到身心兩忘,形神俱妙而至入定。  p4 n0 c3 k: e( g8 W' O
  睡眠姿勢:側身臥,一腿伸開,一腿捲曲,一手捂睾丸,一手曲於面部,或雙手捂睾丸。這樣有兩個好處,一是使睾丸發暖,二是睡熟後如精撞陽關一撞即醒,便於手點生死竅(用四步煉精化炁法煉而化之),而不致精撞陽關醒來手足無措。- C4 ], v3 n: `' M
  宴息法,也是道家臥功的睡禪功。在入睡前用打咯法,將濁氣略出,易於入睡。在睡前和坐前都應用打飽咯似的宴息法,七日後再入坐或入睡,對於入靜入睡都有幫助。
0 G- W  B& ]7 z9 V   關門固精是為了養精蓄銳,精足而煉精化炁,炁充而煉炁化神,神滿而煉神還虛,故有精滿不思淫,炁滿不思食,神滿不思睡之說。固精不是固守死精,必須使之運轉不息,應知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生命在於運動,這與煉精化炁同一道理。
0 f  T' C, e" z& ]( O, U& y; U    固精關門法,正如古人所說:“運罷河車君再睡,來朝依舊接天根。”
8 @$ I+ s: \  P# W% p, x4 k   精為炁之母,神為炁之子,有神無炁不能生,有炁無神不能死
; q: A9 S, X2 d; G" C5 m& W: y/ o+ G2 U" g
第十一步:虛室生白蟾光現
( x- o; c0 ?0 X
$ y2 a+ c: n! N 法訣
" D4 F* j2 Y6 S    蟾光現,心莫驚,須知爐內丹炁充。
- k6 ^7 ^" U  V" s, m) [6 b    虛室生白非是幻,三花聚頂暗室明。
6 f& N3 V$ k. ?1 c7 I# d    欲知舍利足不足,一盞明燈九轉功。
! w0 V+ y  n' h; v6 N+ j$ n    轉罷一九閉目看,丹足圓月亮晶瑩。6 J" I, l* U! Y  x1 |
   有暗光,丹未成,繼續溫養再加烹。
& t$ \; S/ S# P4 _& o% _    寂靜猶似龍養珠,謹慎處女懷孕同。
  l3 d8 O% n1 o; ]- e1 c; f    且戒十損勿傷炁,不思食睡神自靈。2 N: f5 q1 ~: X0 a- P- N
   神炁合一舍利就,六景現時丹已成。
- b1 Q. g3 C9 s* V+ i3 h% B
5 W* n% s/ e/ K6 | 功法詳解
' K8 ^/ E# `% @, g8 ]6 U   虛室生白,蟾光出現,是通過前面十步功夫即下手煉精化炁、轉手煉炁化神以及文烹武煉神炁合一養成舍利,這時三家相見精炁神三寶養足,混融一團,道家謂之結丹。充于內必形於外,固能出現虛室生白的徵兆。由於蟾是三足,故道家將精炁神三足發於外的光稱為蟾光。
, t! E( T+ K' V/ o& k   當夜間坐在暗無光亮的屋子裏,忽然眼前白光一片,室內所有的東西清晰可見,但一閃即逝。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景象,心裏不必驚慌,這就是虛室生白,蟾光出現,是神炁合一丹已成的徵兆。此時宜以至靜為主,似龍養珠,如處女初孕,意思是要小心謹慎而已(龍養珠是道家一種術語)。2 ?* p: v- t' [+ _; ]: u  i
  自己身內的舍利即內丹怎樣才知足不足呢?檢驗的方法是:古時用棉油燈一盞,現在可改用一號手電筒將蒙子去掉,立起來,燈頭朝上放在面前。二目高低與燈泡平,距離一尺三寸左右。心定念止,二目睜開注視燈光,頭頸盤旋,二目仍視燈光,頭轉眼不轉。頭轉時依然走子卯午酉四正路線,即由下子位向左上午位,由午位不停緊接著向右下子位這為一轉。如此一氣轉九轉,轉時不一定配合呼吸。九轉功完後閉目看光,若眼前是圓光,圓滿晶瑩亮如秋月,這即是內丹已足。如果眼前之光不圓或內有暗光,這是內丹不足之徵兆,應繼續用功,過一段時間再檢驗一次,只待此光圓陀陀、光灼灼,晶瑩皎潔亮如秋月,方知自己內丹已足。但此功不宜太勤,練得太勤會感到頭暈。0 k" ?; V+ h( c* z! r
  這步功夫道家謂之取火提火。取火者是取外界之燈火,提火者是提身內的真火,即神火。此是檢驗自身內丹足與否的辦法。功夫至此應靜坐滋養舍利為主。每日參禪打坐,兩眼合併,下照坤腹,煉得臉上蟲食作癢,又如珠網罩面,螞蟻爬行,左耳龍吟,右耳虎嘯,通身酥麻,其身如在雲端,形神俱妙,樂不可言。練功堅持不懈,自然會神滿不思睡,炁滿不思食,精滿不思淫,外陽縮如懷抱幼兒。此時謹防走失元炁,故有謹戒十損勿傷炁之說。
8 \& ?0 S# ^* Z- |4 e   所謂十損,是久行損筋、久立損骨、久坐損血、久睡損脈、久聽損精、久視損神、久言損氣、久思損脾、久淫損命、食飽損心。以上所說都是指過勞而言,而對於行功、立功、坐功、臥功那是另外一回事。另外在坐功時還有六不可,即一不可起念,念起則火炎;二不可意散,意散則火冷;三不可外視,外視則神馳而傷魂;四不可外聽,外聽則精散而傷魄;五吸呼不可驟,驟則散漫無歸;六吸呼不可停,停則繼續無力。忽斷忽續,或躁或寒,皆有害於舍利成就。必須安神於炁穴之內,勿忘勿助,似守非守,綿綿不絕,念茲在茲,先存後忘,入於混沌之中,這是滋養舍利惟一妙訣。
8 C, a5 G' d5 X3 R# _   虛室生白現蟾光,絕非幻覺,而是精炁神三寶養足自然凝結成舍利。精足眼前出現的為慧光。舍利足出現的光為蟾光。慧光蟾光本屬一體,蟾光是由慧光發展而來的。慧光如月光,蟾光似金光。蟾光是精中的真陰炁,二目合併發出的光是真陽炁,陰陽二炁和合所發出的寶光謂之金光。" E, e0 ]( [( J! ]8 b6 x) h

! s, R7 H7 `) @6 ^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第十二步: 舍利養足現六景$ x# n8 K( y  u1 f* x2 ]9 ^, u+ r6 `

$ K! ?1 a- A: N2 g" |7 a. } 法訣2 ~+ }5 R- S( Y, H) x
   舍利足,六景來,無根樹上花正開。
. O  H3 ~9 x9 `# }    金光一現擇靜地,早結道侶備法財。
9 F' V; B6 j9 Y' S    二現止火不用風,四項不全花莫摘。
4 W7 f; _  X" x    五炁朝元歸祖竅,三花聚頂見如來。6 n2 a% [. C' A
   龍又吟,虎又歡,仙樂齊鳴在耳邊。
% O- _. S4 R$ U' r. N0 ]5 P: \    身湧鼻搐遍體酥,丹田火熾兩腎煎。
1 c9 \% f! k& {    馬陰藏相老返童,金光三現過大關。
; c; \6 Y. i& H7 R# |1 H2 M    築基煉己功成就,性命合一結金丹。
5 {# o( d1 E  ?9 Q  i, \. o  ~% Q" M
% {+ I' x' v+ Z5 e 功法詳解% j0 K0 o5 F& v
   這步功夫說的是景象以及為過大關而做的準備工作。
+ S8 g8 {6 a4 o1 N( e. L   一切物體的本身,無不充實於內而表現於外。當一個人身內無病,精力充沛,其外貌必然是精神煥發,紅光滿面。相反,若身內有病,則必然面黃肌瘦,形容憔悴,精神萎靡不振。即連草木花卉、瓜果桃李,當其成熟時,其表面都會出現異樣光彩。道家的養生功法亦然。" g" b1 H$ c$ b# |: D5 r
  當精炁神三寶煉足,三花聚於頂,心肝脾肺腎五臟之炁朝元,舍利養足必然會出現六景。何謂六景?一眼前有金光,二腦後有鷲鳴即仙樂鳴,三左耳龍吟,右耳虎嘯,四丹田火熾,五身湧鼻搐,六馬陰藏相。此六景是舍利養足的徵兆,也是道家歷代養生功法實踐經驗的總結。現將六景詳解如下:
" x5 r1 [' N- u) B2 h8 |   眼前金光的出現:煉功至此當以靜養為主。因為此時已達到精滿不思淫,炁滿不思食,神滿不思睡,舍利子已足,淫根自縮,只有用虛靜來溫養舍利使之足之又足。在未現金光之前,有時眼前常發現刷的一道電光,道家術語謂金機飛電。這是金光出現之前的徵兆。出現此徵兆仍須靜定,應終日二目下視丹田,當眼前出現皎潔如電的性光時仍須靜定。在久久靜定中忽然在眼前皎潔的性光中又出現金光,此即是金光一現,是真正的精炁神足,三花聚頂,五臟之炁聚,五炁朝元,舍利已足。此時須準備法、財、侶、地,做服食過大關的準備工作。
+ C0 k( p: f8 ]: P% H+ u    法:包括過大關的法訣,防危慮險的法器。
+ v! W$ h9 I9 w    財:即錢財,是供道侶生活用的費用。+ Z3 G) x4 q9 U
   侶:即道侶二至三人,其中必須有精通過大關口訣的。2 v9 j- a% U. R. c% T% {: N
   地:選擇離城鎮不遠的偏僻處,當然廟宇山洞不受干擾之處,更為合宜。) ?5 O; {( m) r/ `+ a) p% G. G
   龍吟:似隱隱氣笛之聲;虎嘯:似呼呼的風聲;鷲鳴腦後:似音樂之聲。這是精炁神是之真火發出的音響,不同邪火上升的耳鳴。7 a+ ~& x  j2 K2 M" p( m' P
   丹田火熾:兩腎湯煎,即身內三昧真火充於內而形於外。三昧真火即君火、相火、民火。精為民火,炁為相火,神為君火。! X1 h. }& e, `$ H! K6 O
   身湧鼻搐:是身在動,鼻在抽搐。/ a" y8 \; |4 h9 U2 e5 e
   馬陰:是外陽縮回如在胎胞;藏相:是脖下相骨縮回。相骨即氣嗓管突出的疙瘩。" B% ?* m7 T5 O8 |: J! [
   另外還有珠網罩面,渾身奇癢等等徵兆。0 R; s' a  o" {. X
  金光二現當止火,止火是采藥不用吸呼氣之巽風。當止火而不止火,勢必導致爐崩丹飛前功盡棄之患。比如水已燒沸、飯已做熟,還繼續加火,豈不將飯燒焦鍋燒化嗎?爆羊肉、涮羊肉要掌握火候,不老不嫩,煉內丹是同一道理。
& V' ?# u2 c; x- F. Z( e, A   如果法財侶地四項沒備好,當金光二現再采藥時只能用意領,而不能用吸呼巽風,火逼金行的功法。只好用意領,繼續補養舍利,並百倍注意夜間丟丹。正如正陽祖師所雲:“丹熟不須行火候,更行火候必傷丹。”用傳統的說法:此時應戒七情、九氣、十損。十損在十一步已有。九氣:怒則氣上,恐則氣下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驚則氣亂,思則氣結,勞則氣耗,寒則氣收,熱則氣泄。6 Z. Q6 Y( g' |1 @/ h: m) [
  以上這些徵兆,是證實舍利子已足。性命雙修養生功法十六步,步步功能都有其各自的特徵。不是空談某某已達到如何境界,而是到什麼火候,有什麼特徵,用什麼辦法,必須恰如其分。當然達到十二步六景出現已屬不易。自古傳功不傳景。因為如先說景,恐怕初學者在坐功時,意念注于景,致生出幻景,被幻景所誤。
, Y# a* a0 o: w. r8 }, w, u7 ?% O  |* c3 r8 w
第十三步:采大藥服食過大關大周天/ |$ [' q5 ?9 P  t1 p, z( X! j# K
! Q) {" t" }+ i. C6 ~- I
法訣
: l: p7 m4 a, q% o( K3 C7 h    入靜室,萬念室,金光三現再用功。
' d* O$ Y  v8 c6 T( b- m( W    六根震動產大藥,五龍捧聖上離宮。6 x: J; n+ r, {
   真寶遇阻動後引,侶搓髓解關自通。& _3 {& d/ ^( m
   羊鹿牛車各獻力,吸舐撮閉吸托升。
/ L5 z: _8 m8 ?+ Q. u( z    過三關,升泥丸,上下鵲橋要堵嚴。6 w# ~6 Q- P- ~! D" s$ _3 ^
   陽火陰符化甘露,潤吞金液入丹田。* @6 q# M* B  L0 s# J
   從此已得天上寶,神炁合一了大還。
. K' F& X/ p( S    男子馬陰女縮乳,返老還童壽延年。
4 X( P- k( C2 K
3 \6 w; u/ t6 S2 {! r 功法詳解
/ ?! V$ T+ n# i2 |0 l) T0 @2 ?4 S   當法、財、侶、地四項備齊,即可入靜室用大功。此時此刻應萬念皆空,入坐前用狀如饅頭的木底座,裹上絲棉,抵住穀道,以防鵲橋漏丹。每日盤膝端坐,二目下視丹田,靜久六景自現。待眼前金光三現,正是采大藥的火候已到,此時用六根震動的口訣,將舍利震出發動。穀道已有木底座抵住,舌舐上齶,再用吸舐撮閉、五龍捧聖、三車上牽之法,將舍利子升到泥丸宮,再用進陽火三十六,退陰符二十四,經金烏玉兔左旋右轉地攪動,將祖竅內的真性炁與樂穴中的真命炁,陰陽二炁合一,化成真種子脫落,走鼻根玄膺穴,此刻上鵲橋漏丹處鼻竅已用木來年堵塞。只有潤吞,下降十二重樓,過絳宮下入丹田溫養於中,這是采大藥過大關的全過程。) h; D0 ~4 c0 [" D6 b
   何謂六根震動、五龍捧聖?過關服食的具體做法又如何呢?' I5 }, a7 D  Q$ g1 ~! Q
  六根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。如睡覺打呼嚕,可使六根震動。舍利子被震動後,勢必下行,下鵲橋前有五龍捧聖,即雙手十指疊成五指,用兩手中指抵住生死竅喻為五龍,捧聖是指捧舍利子。下邊陽關、穀道已閉,舍利子只有沿著督脈上行,此刻道侶急搓尾閭,搓熱髓解,等舍利自動撞關時,兩手往上一捧,兩眼慢慢地從左往上一轉,如羊拉車,其力在尾。輕微上引,舌頂上齶,隨其真寶自動之機,鼻內往回一吸氣,腰眼一挺,但覺尾閭關咕嘟一下通過。且記必須真寶先動而後引,萬勿先引而後動。尾間已過,道侶急搓督脈,真寶一度一度上升。至夾脊關真寶遇阻不動。真寶不動,一意不動,萬勿不動先引。道侶輕搓夾脊,熱而髓解。待真寶自撞夾脊關時,借真寶自動之機,兩手往上一捧,兩眼迅速地往上一轉,如同鹿拉車,輕而快,其力在脊,舌頂上齶,隨真寶自動之機,鼻子一吸氣;腰眼往上一挺,咕嘟一下真寶渡過夾脊。道侶向上急搓,真寶一度一度上升,至玉枕關遇阻不動。真寶不動,一意不動。道侶急搓玉枕,熱而髓解,真寶忽然自動撞關,隨其自動之機,兩手往上一捧,舌舐上齶,鼻子一吸氣,兩眼用力往上一轉,如牛拉車快而猛,其力在項頸,但覺咕嘟一下渡過玉枕關。道侶仍急搓風府,真寶進人風府與延髓結合,過小腦、腦橋,進人大腦中心,性神室。此是真命炁之寶與真性神之寶,二寶神炁合一,道家謂之性命同宮。道侶此時用木來年堵塞鼻竅,以防上鵲橋鼻根漏丹。真寶進入神室後,再用進陽火、退陰符之功,即大周天煉炁化神功法。
, `1 d0 {# R) n( W: q% V3 x9 V& f' Q   男子藏相女縮乳,返老還童壽延年。采舍利子過大關,必有明顯特徵,即男子馬陰藏相,女子兩乳縮回。馬陰即外陽完全縮回,如胎兒在母腹時外陽藏於腹內,出生後使勁一哭外陽才被努出來。藏相是下巴頦下氣嗓疙瘩縮回,如五六歲嬰兒。女子兩乳縮回,像五六歲幼女,進而白髮變黑,齒落重生,這方是真正的返老還童。
! v' d$ N% j) P! Q; E& H: }   采大藥過關服食,是道教性命雙修養生功法中極高深的一步。是由初步修性開始,靜極一陽來複,炁動收炁,精動則煉精化炁,是為下手法。經過日積月累地下手采煉,精滿炁足神炁合一而產舍利。舍利養足,金光三現過關服食,為大周天轉手煉炁化神。大功至此陽關自閉,應以溫養為主,在定靜中時有**自轉之妙境。
+ @# y) c8 K5 _9 o+ Z   下手煉精化炁,采藥歸爐後,眼前出現的光為慧光。經過卯酉周天與翕聚煉光封固蟄藏,蒂踵呼吸一系列溫養鍛煉後,出現的光為蟾光。當舍利養足,在月白的蟾光中出現金黃色的光為金光,又謂陽光。金光一現,準備法、財、侶、地。金光二現當止火。金光三現采大藥過大關。如過三現不采,等金光四現即金逢望遠不堪嘗矣,所以古人以金光三現為不老不嫩的火候。金光四現是應該止火而沒止火,舍利子遂被四現之火化成有形之精溢於外,而致前功盡棄,對此萬勿忽視。
# C" M! y) {( z1 U# O4 d# f   過關服食又謂金液還丹。金液不同於津液。前者是經過大周天乾坤交姤,陽火陰符化甘露,真種子脫落,甘甜如蜜。後者是在初步入靜後,心火下降,腎水上升,由舌下金井石泉所生的津液,又名玉液。而金液是由真性炁與真命炁,陰陽二炁合一化成先天真種子脫落而來。所謂服食,正是吞服這先天真種子化成的金液、甘露。將這先天真種子,種在炁穴,, {2 g4 O2 S0 c
使其開花結子,是謂養道胎。故有小周天煉精化炁而結丹,大周天煉炁化神而結胎。用現在的話來解釋,丹與胎都是精炁神的化合物、結晶品。
  d! R2 ?- @6 N4 M   采大藥過關服食之後,關竅已通,此後不用意領,**自轉。此時應以二目之神光時時刻刻下照坤腹,久而久之大定得之,息停,脈住,功夫更上一層樓,即佛家所謂初禪念住,二禪息住,三禪脈住。1 X% M8 z; i7 D* T; r
  了空師祖偈曰:“一意不動真種生,二炁和合神運功,三車牽上昆侖頂,四相合一空不空,五龍捧聖朝天賀,六根震動真寶升,天地交泰生萬物,乾坤交姤產聖嬰。”
. U; C0 j: I9 _5 N% [7 ~  十三步性命雙修養生功法,都是我父親得之恩師千峰老人口授心傳,並由父親口授心傳於我。由於時代的不同,在闡述理論和名詞上有所取捨與改革,但在具體功法上仍保持原訣未動。十三步功法概括地說只是兩節:即小周天下手煉精化炁,大周天轉手煉炁化神。只此十三步,即使有志之士,也一生用之不盡。; ^4 d4 d: c0 e* f, N6 x
  道家性命雙修全部功法共四大手,即:一、下手煉精化炁。二、轉手煉炁化神。三、了手煉神還虛。四、撒手煉虛化無。千峰老人又把每手分為四步功法,合四四一十六步。由於後三步養道胎、出陽神、粉碎虛空過於深奧、玄虛,用現代科學方法難以解釋,所以本書沒有作具體的敍述。但為了讓大家對本功全貌有所接觸,本書附錄中特將千峰祖師的十六步口訣,全文錄出,以供參考。# q5 [1 c- d& h2 \- {) x
   煉炁化神大周天,前人歷來不輕傳。/ {9 X& p/ b3 ?( o2 |
   余今泄盡千古秘,獻給同道做參研。
( m. O! j1 L  t5 \! L    功法雖然十三步;正是養生延壽錄。
& H% [  N: W+ w; Z    登峰造極老還少,一生用之無盡處。! G; h) V. f( g8 ~) Q

2 e5 r# Y8 y- }5 w. x- E# X 李謹伯老師:道教養生十三步功
5 \( X3 D! b: W0 o7 l     李謹伯生於1920年。銀行世家出身,西南聯大畢業,年輕時參加革命。早年因忘我工作,二十七歲時身患重病,幸獲民間奇人用傳統醫術“導引布氣法”救治得愈,從此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。後四處參訪名師,屢有奇遇。
2 g: I8 @! l0 x 李老至誠學習,精心實踐,精通道家丹道養生絕學百餘種,對佛教密宗亦有特別研究。著有《呼吸之間》。曾二十多次出國講學,在內地與港澳臺地區,以及英、法、德等國政界、商界、學術界擁有眾多追隨者。
* ]/ |4 ?" {" | 築基法以修有為法0 @% x3 W- h% i+ N
     修道的初級方法,叫築基法。對於修煉而言,也就是《道德經》上所言“有欲以觀其竅”,就是我有欲、有意、有為地觀我的竅。這是一種有為有做的方法,是初級修道裏面的情形。) W+ W' @0 ?: o1 ^
     六祖慧能曾經說過,我沒有給你們講過佛法,如果你們硬要說我講過,那我是在誆騙你們,是犯了妄語戒。因為我實在不是給你們講佛法,我能講的只是義理。
" l$ I) k6 {. V     六祖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他認為釋迦牟尼佛講道理時,是先讓你明白義理。有為方法能教,無為方法不能教,教也是教不會的。按照老師教的做,就落入了有為後天。無為的方法是在靜中本能悟得的,每個人的悟性、條件都不一樣,方法也因人而異。
7 |# ?: v4 s3 d& a! G6 D     真正的佛法,並非禪定的理論方法。因為真正的佛法是無理可說,無法可講,非語言文字可以解說,非常規思維可以想見的。所以,慧能才說禪定並非真法,真佛法是“明心見性”。! P/ p$ V  M7 S; |# z  j) g, Z
     但是,如果是初學,還是要講講義理和方法。講到方法,修道的方法是有階段性的。普通人修道,有初級、中級、高級,還有更高級。但頓悟是不立一切法,諸法寂滅,並無次第。# g- G6 D5 Z# Z7 F( X* @0 Z
     修道的初級方法,叫築基法。對於修煉而言,也就是《道德經》上所言“有欲以觀其竅”,就是我有欲、有意、有為地觀我的竅。這是一種有為有做的方法,是初級修道裏面的情形。觀其竅也叫守一,守玄關一竅。守時用思維的“火”和玄關的“風”去催逼加熱竅位,使其燒煉成“丹”。守竅的目的是為了守之、養之,使氣血發熱,遍及全身,運化整體。
+ s, {, e5 `* P8 M9 K& E5 Y3 y7 Q     修道在初級階段,應該由老師來教。否則,我們就不知道怎樣去修。這個階段的有為法,在佛家來講,叫“四萬八千法門”,道家的講法是“三千六百門,七十二旁門”。方法那麼多,一生也學不完啊。實際上,那麼多方法並不是每個人必須要全修煉一遍。其關鍵還是因人而異,因材施教。
0 p8 z: d0 ]" N, O  F6 O# o     有為法都是一棵樹上的枝枝葉葉,並無高下。方法不是教的,是聞得而後悟得,悟得而後修得,修得而後證得,證得才是真得。有為法是打基礎的方法,好比我們學書法練字,一開始的時候,每個人一定要選一個和自己投緣的字體或者碑貼來練。有人喜歡顏體,有人喜歡歐體,有人喜歡柳體。喜好不同,選擇就會不同。修道修佛也一樣,比如西藏密宗的修行人選本尊,總是要上師幫著,選一個和自己投緣的,而不是亂選一氣,或者全部都選。8 h: K# ~& W( T+ ?+ ^" w
     修道也是如此。有為法都是一人一法,不應該是萬人一法,千篇一律。就像寫書法,最後實際是每人一體,人人寫出來都不一樣。不然終生只會模仿,那就是書匠了。7 D% d5 V, O9 R5 y
法無定門,因人而異。沒有最好的方法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。“築基法”就是要每個人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修道。所以,經典中就叫“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”。道行天下,眾生平等,眾生各有各的方法也就“諸法平等”了,沒什麼可攀高比低的。4 a2 ~+ s8 E9 f* B
修道就是修“虛”“靜”# t" f& b6 n- B" r
修道就是兩個字,一個叫“虛”,一個叫“靜”。古人把身體放鬆、內心空無,不叫放鬆,而叫“虛”。+ H# p4 q' x( q" W2 b
修煉與處世) h; W) b. c8 s% e* }0 d: W9 @
     修行界常常說,處世就是養生,會處世的人一定會養生。處世就是要以誠心、愛心、善心、慈心待人。處世和養生是一對孿生的兄弟姐妹,不會處世的人修不好道業。
' l7 O2 O: f) `8 F: Q$ _. E4 ^ 實修證大道
( {- N7 T3 D! T6 u+ k     要真正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,一定要實修實證,不能只是依文解字地在那裏“搞學問”,那樣做只能似是而非。, \, G" `4 g% T0 R

7 b$ r  Z1 l3 MTagged 睡功, 李謹伯
# p& o* Y5 W+ X, QJul
; ?7 r' y, G) u! Z" ?9 E) J) M 11; P! f9 N: O5 F& l& K/ ]

2 U0 Q6 J8 j5 f8 x [李謹伯] 人的精氣神是從哪來?  A/ k8 i6 s+ ?2 e5 _' g

( A9 m! C) w+ p% ~# ]0 \& h" M3 v
% {, ]$ C1 w6 _
3 N9 @4 S) ?- H: e% v
中醫講“望聞問切”,先説望。一看他臉色黃,或者是慘白,沒有血色,不是紅潤的臉色。這説明什麼?我們要知道,臉色黃,是脾經胃經有病;白而無華者是大腸經肺經有病;青而無華者是肝經膽經有病;黑而華者是膀胱經腎經有病。中醫一望診就知道了,你是哪個系統有病了。所以,我們要知道,我們很多人一天工作勞動,或者用腦,或者用體力,一天用去很多的腦力和體力,單憑我們吃的這點水和飯來補充我們的精力,補充我們的營養夠不夠呢?其實遠遠不夠。實際情況是,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接天氣,接地氣,還接人氣,通過天地人三寶補充能量,可不止是吃喝。天有三寶,日月星;地有三寶,水火風;人也有三寶,精氣神。我們修道的人可以幾天不吃飯,也可以一天吃好幾頓。“精足不思淫,氣足不思食,神足不思睡”。
  X; C8 h4 T; ?5 f) Q 你看衛星,實際上是掙脫地球的引力,它是用燃料,固體和液體燃料,掙脫地球的吸引力才成為衛星的。那麼衛星為什麼能在軌道上運轉不掉下來呢?還不是星球産生的引力把它維持著,不掉落,不上不下。可見星球的引力很大,能把幾十噸重的衛星托在太空中,而且能運轉。這是天有三寶日月星的力量,比如太陽對我們人類的影響,太陽離我們是一億七千萬公里,月亮離我們是38萬公里,月亮對我們的影響相當大,它的引力能把海水吸起來。婦女的月經例假,與月亮的影響是分不開的。去中醫院,如果是個比較傳統的針灸大夫,他在月圓的時候不敢給你下補針;在月虧的時候,他不敢給你下瀉針,就是因為月球引力對人的影響,等有空我專門講講這個。不止是地球,所有的物質間都有吸引力,這就是萬有引力。這是物質界,生命界也是如此。我在吸引您,您也在吸引我。
6 V& ]7 ^+ J& G9 m+ |- C' S2 y 人生病或者死亡,或者是遇險,飛機失事,汽車出禍,每月的初一、十五前後,總是多發期。所以,天有三寶日月星,修道的人要理解天地星球對我們的影響。九大行星,從冥王星、天王星、海王星,一直到水星、木星、土星、火星、金星,它們對我們的引力有多大?我們一般不清楚,其實是非常大的,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它們在運轉著,運轉的時候的位置,對每一個出生的嬰兒都有相當大的影響,決定和他的能量場,其重要性會影響他的遺傳基因。我們的古人用一套辦法來表達,這就叫生辰八字。生辰八字的道理在哪?就是他在出生的時候,天上日月星的位置在什麼地方?這時星體間産生的引力波互相作用,就産生了一種類似星系的旋渦能量場,這個能量場被古人叫“玄空造化場”,造化造化,它自然會在這個嬰兒從先天到後天、從娘胎到世上的剎那,造化造化這個人,産生特定的作用,影響這個人的許多方面。在古人來講,這就是所謂“天人感應”,“天人相應”,“天人合一”。
9 |% t0 s; \. {0 o) k* n/ q 老年人常説,夜裏看到天上的星星,有一顆星星掉下來了,老人説一定是有一個大人物死了。我們聽説過吧,什麼意思呢?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星體間的引力能量場,受到了特殊的影響,可是我們後天並不能覺察,修道的人可以“返先天”,慢慢地也就自動感應到這個場了,也就瞭解了,瞭解了就真正相信並且順勢而行,這就是所謂“順其自然”。在凡人來講,只好自我安慰,把“逆來順受”説成是“順其自然”,這當然曲解了聖人的本意。
: `: h! j! x; O! f7 \  R 這些東西,除了修道內證的人外,更多的人不練功夫,只好通過“術”來把握。在西方,人們就叫星象學,占星術,講星座,我是寶瓶座,你是處女座啊等等。什麼意思呢?還是一樣,你什麼時候出生的,這個星座對你有主要影響,然後就説你對應這個星座了。東方,主要是生辰學,命理學,看生辰八字,或者更高級一點,紫微鬥數,更明確地看星體和人之間的關係了。其實,都是建立在天人感應、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學思想基礎之上,建立在“玄空造化場”的基礎之上。
5 T/ A* ^4 e' H: G$ k0 U& v 在修道來講,道家理論説“玄空造化場”裏,會産生一種對生命界影響很大的能量,古人就叫“生氣”。這個“生氣”就是我們需要的能量,這股能量主要補充我們的“元氣”,補充我們的“真元之氣”,我們要是離開這個“生氣”,就沒有“元氣”,光靠吃東西,那遠遠不夠。所以古人講,“上天有好生之德”,就是説我們人人不能脫離日月星。修道的人當然更不能脫離日月星,只是我們從被動的接受可以達到主動的修補,這又上一個境界,生命的品質更高。8 r! a9 w3 `8 [! i/ R3 x
可是現代很多人,他接受這個“生氣”,接受日月星的“生氣”,補充他的“元氣”的時候,接的非常有限,非常少。這裡面有一個是時間問題,一個是方法問題。什麼叫時間問題?因為古人們無不是天一黑,不點燈就睡覺,夜裏也許兩三點就醒了,醒了就修行。這個時間當然高效接受“生氣”補“元氣”,因為天一黑到夜裏的一點鐘,是我們每個人生發氣血的時候。可是我們現在的人,晚上看電視,聊天、喝酒,總要弄到11點、12點,甚至於一兩點鐘才睡,甚至於有三四點鐘才睡覺的。所以就得不到“生氣”的補充,日子長了自然虧了“元氣”,氣色不華,還美其名曰“亞健康”,不過就是全身的能量水準太低嘛。
9 G/ |$ R6 U( t# {0 n! a: V0 D! ] 你看小孩長個,肯定是天黑到夜裏一點鐘長得最快,在婦産科的護士大夫都有經驗;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,到稻田裏頭看農作物,夜裏都能聽到麥穗長個的聲音,但準在一點以前結束,過了一點就靜悄悄了,劈劈啪啪的聲音就沒有了。我們現在的人為什麼臉色不好看呢?就因為睡得太晚了。一看電視就看到淩晨一點,已經錯過了生發氣血的時間了,也錯過了“玄空造化場”以“生氣”補“元氣”的最佳時機了,“天與弗取,必受其殃”,天有好生之德,你人不要,那有什麼辦法?只好遭殃。所以早睡非常重要。老年人千萬別過晚上10點才睡,最好9點就睡覺。小孩子最好8點就讓他睡,那怕半夜醒了再做功課,醒了以後再做。可是我們現在的人不是,臉色不好看,氣血不足。人體缺乏氣血,能量不夠,製造出來的組織細胞就是半成品,結果健康細胞變成了癌細胞,真是沒話可説
! ]+ k1 b# Z) J5 u& E1 `9 Q
) l! K% p* e4 ~/ N' m/ A1 d* {
收藏收藏 贊贊(0)
把本文推薦給朋友或其他網站上,每次被點擊增加您在本站積分︰1宣傳
桃妖视频站,海量在线视频任你播

回復樓主 親!! 現在是淩晨!妳失眠啦?餓啦?通宵加班?還是想WK啦?

 分享同時學會感恩,一句感謝的話語,就是最大的支持!  歡迎交流討論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册

本版積分規則

c重要聲明: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言論的方式運作,WK論壇對所有言論的真實性、立場及版權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言論只代表發佈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讀者及用戶務必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 由於本論壇受到「即時上載言論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言論,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內容出現「真實性、立場及版權」等問題,請聯絡我們:[email protected]論壇有權刪除任何言論(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)| SiteMap[網站地圖]

發表新帖 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