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K綜合論壇, WK综合论坛

查看:320 回復:2 發表於 2013-10-3 22:21:07
累計簽到:1488 天
連續簽到:10 天
跳轉到指定樓層
楼主
發表於 2013-10-3 20:23:10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[無圖菜譜] 品一品上海菜,聊一聊上海味 [13P] [複製鏈接]


% O, e2 Z/ n/ ^2 `2 g6 j4 [! ]/ }! I# I
2 p" m9 X& z  C/ M' ]# C' x

) g' l4 p0 E' |+ g7 N/ b+ h9 h
: t+ i" j* @3 n7 e+ [; Y9 P0 O( s4 }# d# T& J, F+ u

2 ~1 }. U; M* U. M/ Q' ~( f( j, _& X* O+ v4 P' e4 r
/ N9 X, L2 l6 O! ]4 a
说起上海菜,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印象或认知就是:甜!吃过上海菜的人说上海菜甜,没吃过也说上海菜甜。全因这份“甜”已经甜的根深蒂固,甜的深入骨髓。" s* Z4 g9 Y5 j! h% S, R8 {3 e' B

* T& W$ f& O6 Z" c3 B你若跟上海人说他们的菜太甜,大概会遭到反对,“侬不晓得伐,阿拉要是甜的,那苏杭菜怎么办?”  T5 a) A8 v; L: n
9 y  _- V  j6 c/ `. c& A7 C% h
上海菜是否真的那么甜?与粗犷咸香的北方风格相比,上海菜显然是甜蜜细腻的,但若与杭帮菜做比较则又略逊一筹。
# F6 r% l7 p5 w. I6 J- i2 w2 L* J+ ^8 b, ^1 ~
几年前我曾在上海生活过短暂的一段时间,每到午饭,同事们都将带来的饭菜一起分享,我是唯一的外地人,也没觉得上海家常菜甜的可怕,倒是酱油味颇重,与糖汇合出明艳的效果。虽是带着甜味,但依然以咸鲜为主导。记得很清楚,同事邀请我品尝她家自制的咸菜,我当时就吃惊,挺咸的咸菜竟也是带着甜味的。所以,我更加倾向于正统的上海菜是带着甜味的咸,而非人们以讹传讹的“甜”。4 P0 U- D) K8 l

: C. M/ W5 Z/ i8 p4 }$ x2 E8 q& o后来也曾在其他城市吃过上海菜,与多数上海本地餐厅的出品相当,都是甜有余而咸鲜不足。不好去评判正宗与否。我此次来上海前,朋友扬言要带我见识特别传统的沪菜,并极力要求我在文章中为其验明正身,以示沪菜的真实面目于天下人皆知。
6 j1 V0 ?# x" W) d7 t/ n, p
2 C) `; H6 V& q8 ^能不能让天下人皆知我没法保证,略尽绵力仅表自我感受吧。9 B' {7 z) H0 D, b' G6 G

$ V2 @/ J! g1 e% j4 G朋友为请我品尝这餐,请了一下午假,提前两小时跑去坐镇,生怕被人抢先了,他顶住众目睽睽与老板不停询问的压力,终于在两个小时后迎接到我这位“贵宾”。
, ]' b  G7 Z9 S, B& x4 f# O+ z% B2 a: U& O% l/ Z; L- [
这家小馆一说名字,大概上海人都知道,也都赞正宗。在繁华街道的拐角处,不起眼的招牌,导致原本道路识别能力就很差的我,围着那条路转了两圈,无奈之下问了路人在找到。5 J) S3 F" h9 J& p" D4 a

) K# B* t& v3 }) Q9 G店内装饰朴素,不大的餐馆中仅能容纳4、5桌,却时刻爆棚,里面熙熙攘攘的,好像一大家人一起用餐的场面。和聊得来的朋友吃饭,这种环境似乎胜过清冷的酒店,不用刻意降低音量,假装淑女,而可以开放真我,自由言论。
6 x, u3 B& y3 V6 ]7 }) ~% {5 F) J/ l* {: Y, }
菜的味道与卖相都是家常的,平易近人。这餐吃的匆忙极了,一来刚从乌镇风尘仆仆地赶回来,二来确实好吃的停不了口,很迅速就完成了光盘行动。朋友将餐厅的招牌菜都点了一遍,充满信任我强悍的胃口。
; _" `- X" }# {' p- X" x7 D* r/ A* {4 t" s9 }3 }: ]
上海菜多以红烧、煨为主,浓油赤酱,色泽明亮,咸中见甜,咸不是扎实的盐咸,而是酱油的咸鲜。也有清炖、蒸等小清新菜式,讲究凉爽透亮,味真而鲜。将这次吃到几味不错的菜品与大家分享,最重要的共同探讨沪菜精髓,更往能吸引大咖拍砖指导。
7 |- R! H" m0 ^* ?5 H; t2 t. n4 m7 w4 Z  V( ?+ f

# Q- Y0 s2 s$ v$ x1 A▽腌笃鲜8 `2 S, Z3 Y+ G9 _
此菜口味咸鲜,汤白汁浓,肉质酥肥,笋清香脆嫩,鲜味浓厚。主要是春笋和鲜、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汤。 “腌”,就是咸的意思;“鲜”,就是新鲜的意思;“笃”,就是用小火焖的意思。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沪菜,只是应了时令,吃个新鲜。
1 g! O* A( Z% h
/ K) R1 n$ A. f1 h# H+ }
  i" Q+ j9 g3 C& c; \% h1 F& f" g9 x9 ]& x- W# \
▽酱鸭
8 i! U! d: k4 x. x7 b店里的招牌菜,不同于酱板鸭的韧劲而弹性,这鸭肉细腻软嫩,酱香味颇重,入口咸香,回味微甜。* j8 E+ c5 \0 f0 ?" Q& C; Q5 m; J

/ V" D9 U# v. a  x8 W* A3 F/ F$ h: b3 L9 T9 D( f0 x3 {, i) \5 Z
6 v9 G& K, j8 \1 Q
▽百叶结烧肉
) y6 b5 T, L0 l/ X3 R也是酱油与冰糖的杰作。我自己做过,但失败了,不是失败在肉上,而是百叶结上,我高估了它的忍耐力,为保证入味炖的时间过久,结果百叶结失去口感,软烂不好吃。所以百叶结放入的时间也是这道菜值得考量的一点。另外对于肉的肥瘦搭配也很讲究,冰糖不可投入的过早,否则会产生微苦的味道。& [5 k/ ~1 F. U! P8 T; @

6 m! Z) g/ k1 |- F* K
: }+ }# N9 P/ o6 o- j' g, x5 |/ _$ e. i

4 L  G  S' K: i" Q- Z% M▽葱烧鲫鱼, T$ o# [/ r  a, J, V
小葱香甜,鱼炸的香酥而后炖,又赤油浓墨地混合一番,鱼与葱味道互溶,各自都得以升华,因鲫鱼多刺,我吃小葱竟比鱼肉还多。# y/ E" I6 W! [& \" I8 o2 U; p

' W2 C1 U6 a1 y& C& F8 k- ~
$ q8 X; e3 U: @0 \7 Q  g7 X& X' [' o) n

2 y/ \0 I, `0 t6 n▽四季烤麸0 N$ K: H9 u! P3 W  O
这是一道我一直很爱的菜,爱了10年,当年第一次来上海就被它惊艳,之后试过托人买罐头装的,味道口感都大大不如。还是新鲜的好,甜甜软软,几种菜的口味很match。. o/ P. ]# e0 d9 s& |+ F

1 N& d& f, w3 K
7 h. }! I. R+ x- d
- Y$ w! x$ y5 u. e2 r2 U
6 ?5 Z6 j: X- n▽蟹粉蛋; n7 E: G: ~& c: h3 K! H1 f: R# H: v
别看它其貌不扬,却是这餐最爱的菜之一,怎么可以这么好吃。香中带甜,甜中带酸,正是这回味中的一点酸,让人意外,好似已经品尽所有味道,却又多出来一份惊喜,将先前的甜与香都涤荡了。
3 J! C) I4 V* Z5 R5 v
9 O  i/ a5 O, O0 c. G7 k
, s3 V( t, @, J9 C
4 M% a# v6 F9 ]3 T6 h: R/ |# e% e1 ]
. ?2 s) R) D: Y  M
▽葱烧大排
4 o% T! S0 t# U) ]$ V7 \# Q& J) \个头强悍,确实配的上叫大排,也是这家店的大牌,几乎每桌必点。汤汁用来捞饭太赞了& e2 Y& P# f) _% ^+ u

2 y) k' \. {; u& j6 g/ [, M
% z! S  v6 N* ~  o2 k0 w4 r
7 s6 y" |0 k4 i. Y▽酒香草头
* g0 N3 C  w! d' P1 b& u3 G. f% h作为当晚唯一的素菜,不负众望,很快见底,而且还有点意犹未尽。就算事后被人告知草头是用来喂动物的,还是阻挡不了我对它的热爱,尤其在搭配了糟卤之后的香味,简直令人迷醉。这草头怎会有着肉香,再混合天然的气息,简直要赛过肉了。回来后就一直惦记着,可惜深圳没有草头卖,即使有又如何才能做出这样清新的酒香味呢?
2 y7 V( D% d! \$ r7 l8 `. V
6 j* l7 W9 F' n( u
8 K5 k) P& ]+ j: a4 k
5 p7 N) y6 F3 a8 A: H5 B" x8 T- M( K, L5 h
究竟什么才是上海味道,通过以上几道家常菜您是否得到了些启发?您可以说它海纳百川,也可以说它中庸平和。鲜中带咸,咸中有甜,甜重新回归鲜,几种层次在口腔中打圈圈,哪一种都不会霸道的独占味蕾。色泽明艳诱人,家常到贴心,坊间烹煮却与“家”沾亲带故。
7 x  F- B* p2 o( j! m3 t4 U2 A5 I  I1 G4 Z! _# z
其实,一种味道能否称为好味道,根本无需讨论,在生活中,每个人都是评委,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,无需向任何所谓“高贵”的标准靠拢。只要称心就是好味道。! U' {: l  M& }1 k% p/ `
6 z: ?3 h8 G8 J
一向显得矜贵的上海菜,被这家常小馆渲染了生活气息与人情味。我开始相信上海人亲切的一面足以让他们的自命清高得以收敛,就在这家转角的小馆内,在酒杯交错的时光中,在一盘盘妈妈的味道里,美食的温度让人抛开偏见,袒露心声,做一回五湖四海之内路过的兄弟。
5 M; I" Q4 J! c1 e% w5 A
8 l3 H: S% F) d# I) a, `& `# q5 U+ k
【番外篇】
# U7 a7 `% M3 `3 k8 N" O6 K还有两道菜上海特色菜,是隔天与另一朋友在比较高档的上海餐厅中吃的。环境高雅的餐厅,出品自然也是精美的,只是坛子肉未煨够火候,卖相色泽虽好,但牙口不佳的便会嚼不烂
/ }3 I. e% E6 R# [4 t3 G2 x+ W. I! n2 F& S
▽坛子肉/ r' j7 C1 Y" Y9 S
0 j9 R' @6 l5 H7 Y. y" L# X* [
  x% T( C) @3 t* v5 h
. ]* z' g% _; c/ }+ ]
  O" y- i) c, X+ k: z, J

% A, P% f* C$ a' ^$ m# ?! t4 y' N4 X( F/ m) p$ ?

4 Z# W0 y" W$ ~, s▽酿田螺
! n- v7 j+ H, X9 m/ m1 o- V9 Q在【七宝古镇】探访即将消失的上海古早味美食 中有详细介绍
4 j% X( H" }4 `; w7 }
" C) K# C# a/ M2 l" H8 g" F
3 [1 Y0 r; ~) f0 m! Y" j  p5 q$ A8 r. z8 L. E  ]
最后还有一样小吃要说,也是我此次去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,我约莫着喜欢它的应该不少。第一次在上海吃小杨生煎时,它还是吴江路上一间破旧的小店铺,没有座位提供,生意却好到时刻大排长龙。若不是朋友领路,这样一条平行于繁华街道的隐蔽后巷,我这个路盲怕是一辈子都找不到。$ Y7 {; x# a* H+ o  p# c

  E6 ^1 J6 ^1 P7 I没有想到短短几年,小杨生煎遍地开花,专业的品牌形象,致使我曾一度怀疑早期印象中那个好吃的生煎是否就是它,朴实的家庭作坊转身就成了街知巷闻的大品牌。4 c8 }3 v/ @( |4 ]: F
6 K" W* L# c: l: |) a
小杨生煎依旧如故,皮吹弹可破,肉香甜多汁。尽管有人说它并不是最好的,可只有它套牢了我整整十年,在梦回上海时,萦绕万千都是它啊都是啊。8 t! R8 s5 t+ j" ]' z
* w  w7 Q# q. t
既然讲到此,顺便附赠一个笑话给大家。有次先生独自去吃小杨生煎,对面坐着一位老先生,身边不远处坐着位年女士。老先生已经用过餐,在看着报纸打发时间。先生大概是太久没吃生煎,一时忘了门路,特别不矜持的一口下去,汁水飞溅只奔对面低头看报的老人而去,就在这电光石火的瞬间,老人淡定地将头微微一侧,汁水擦面而过,落在了身后,旁边女士眼睛与嘴都成了“O”型,不由发出一声“啊”~想必老爷爷这身绝活是吃了几十年生煎才练就的,我等望尘莫及啊。
! h: ^4 I% b' G4 W( D$ m. H
) }7 n8 H# u: Y0 z+ r# O
收藏收藏 贊贊(0)
把本文推薦給朋友或其他網站上,每次被點擊增加您在本站積分︰1宣傳
桃妖视频站,海量在线视频任你播

尚未簽到

沙发
發表於 2013-10-3 22:21:07 | 只看該作者
VIP精品區,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,輕松賺金幣
加入VIP,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,超級棒
我比较土之前一直以为上海菜就是甜,清淡的,看了楼主的帖子,长见识了

回復樓主 親!! 現在是後半夜!妳失眠啦?餓啦?通宵加班?還是想WK啦?

 分享同時學會感恩,一句感謝的話語,就是最大的支持!  歡迎交流討論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册

本版積分規則

c重要聲明: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言論的方式運作,WK論壇對所有言論的真實性、立場及版權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言論只代表發佈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讀者及用戶務必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 由於本論壇受到「即時上載言論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言論,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內容出現「真實性、立場及版權」等問題,請聯絡我們:[email protected]論壇有權刪除任何言論(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)| SiteMap[網站地圖]

發表新帖 返回頂部